近日,媒體報道,臺州經濟開發區一企業13位打工者討薪大半年,最終在警方抓獲跑路老板后,與勞動保障部門一起協調下,拿到14萬多元血汗錢。老板還涉嫌觸犯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面臨被判刑的懲罰。在這里,2011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將惡意欠薪行為入罪,產生了巨大的震懾作用。揮起刑法的利劍,幫助催討“數額較大”的惡意欠薪,雖說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解決成本會加大,但無疑是最不壞的途徑。
臨近年關,農民工被欠薪問題又集中浮出水面。他們中的不少人,辛苦勞作一年,亟待所在企業支付工資,好回家過年,結果工資部分甚至全額被拖欠,還遭遇“人難找、薪難討、權難維”。他們焦灼的臉上寫著無奈,也讓政府、社會都為之糾結。欠薪的背后,是我市一些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微企業,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經營困難,甚至倒閉、破產,出現企業主逃匿現象。
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加上企業“機器換人”步伐加快,用工減少,以及規范用工意識增強,這些年我市面上欠薪現象不斷減少,我市去年共受理欠薪案件2471起,涉及勞動者11878人,涉及金額9393萬元,這些數據較往年少得多。欠薪逃匿案發生率也呈逐漸下降趨勢,2011年此類案件65起,而2014年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向司法部門移送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33起。但毋庸置疑,欠薪行為仍較為普遍地存在,不啻是一個沉重的民生難題,也是一個與社會穩定和諧息息相關的焦點問題。
拖欠身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有悖以人為本的用工準則,也違反國家有關勞動法律法規,并損害企業和地方形象。欠薪事件一旦發生,政府積極應對,及時化解,責無旁貸。依照《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勞動保障部門依法受理舉報、投訴、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行為。但針對面廣量大、情節嚴重的欠薪現象,光靠一個勞動保障部門之力遠遠不夠,須多個職能單位聯手出擊,“捏指成拳”,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有效討薪。
事實上,2012年底,我市出臺并實施《創建“無欠薪臺州”行動實施方案》。“無欠薪臺州”并不是指臺州再也沒有欠薪現象,而是指全市各類企業嚴格執行勞動保障有關法律法規,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不無故拖欠和克扣工資。作為一個品牌工程,通過創建行動,我市將在“十二五”期末基本實現“三個確保”,即確保春節前勞動者按時足額領取工資、確保不發生新的拖欠、確保不發生因欠薪引發重大群體性事件;拖欠工資案件數年均下降10%,控制在較低水平。
圍繞這一目標,我市通過建立健全公安、人力社保、法院等單位的行政司法聯動應急協同機制,打擊惡意欠薪的無良老板,向勞動者提供公權救濟,并對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報酬的違法行為,起到有效警示和預防作用。國家將“惡意欠薪”入罪,使得這一機制如虎添翼。這些年,欠薪逃匿案件驟降,“行政司法聯動處置”功不可沒。但這類案件仍層出不窮,提醒我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聯動之關鍵,在于一個“快”字,即在群體性欠薪企業負責人逃匿事件發生后,要立即依法凍結相關企業銀行賬戶、實施臨時性財產保全措施,啟動應急周轉金解決民工臨時性生活費,同時公安立案、法院介入等環節開辟“綠色通道”,快速處置,以維護民利,安定民心。當然,事后追懲莫若事前預防,唯有用工企業切實依法行事,以人為本,以民為先,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則“無欠薪臺州”可期。
原標題: 不讓“無欠薪臺州”落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