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就開始試點“綠色保險”推廣,全市已有近30家企業參保
若觸犯國家法律規定,污染責任人仍將被問責
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后,事故損失該由誰賠償,污染治理該由誰掏錢,在實際操作中這一直是個糾結的問題。
前幾天,椒江區5家電鍍企業齊齊掏錢購買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也就是俗稱的“綠色保險”。這是椒江今年正式啟動涉重行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第一步。
2011年,我市就開始試點“綠色保險”,鼓勵各行業的企業積極參與,讓污染賠償找到埋單的主,一改過去“企業污染,百姓受害,政府擔責,全社會埋單”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政府、企業、保險公司”三者共贏的局面。
近30家企業掏錢為污染買保險
“長期以來,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基本是由污染企業和受侵害者進行協商。”臺州市環保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吳照耀說,一些企業無力承擔賠償,不可避免地產生由政府為事故埋單的情況,“綠色保險”的出現,將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被稱為“綠色保險”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以企業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以及恢復和整治破壞生態環境,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險種。
簡而言之,就是企業繳納一定的保費,由保險公司來承擔環境污染事故的賠償。
吳照耀介紹,2011年3月,我市制定了《臺州市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方案》(臺環保函〔2011〕25號),就如何加快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通過引入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建立健全環境污染風險管理體系,利用市場化的手段管理環境污染風險等方面制定相關試點工作計劃。
2011年9月23日,仙琚藥業正式簽約投保,成為臺州首家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的企業。
2012年,天臺縣和仙居縣作為試點,又將10家醫化企業納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范圍。
2013年1月,環保部與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后,在臨海、天臺、仙居等醫化企業污染保險擴大面的基礎上,我市又在椒江醫化、溫嶺造紙等企業,開展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
今年年初結合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加大工作力度,在玉環縣電鍍園區5家企業開展重金屬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加上此次加入“綠色保險”隊伍的椒江5家電鍍企業,我市目前已有近30家企業參與購買“綠色保險”。
據了解,參加“綠色保險”的企業,可按照生產經營規模和環境保險等級,選擇相應責任賠償限額。像椒江此次新投保的5家企業,只要繳納1.5萬元保險費,保險公司賠償的保障金額就高達90萬元。企業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更加廣泛、更高保障的投保方案。
下階段,我市將鼓勵
各企業參加“綠色保險”
從去年開始,椒江開始在醫化行業中開展環境污染責任險。今年,該區進一步擴大范圍,對涉重的5家電鍍企業開展試點工作。
臺州市浩宇電鍍有限公司就是5家試點企業之一。這兩天,該公司總經理章鈞剛剛將保費打到保險公司的賬號上,正式投保。
當椒江區環保局宣教法制科科長王衛建議章鈞為自己的企業買份“綠色保險”時,章鈞對于“綠色保險”還是一無所知。在聽取介紹后,章鈞爽快地答應了。
“作為重點涉污企業,有了這個‘綠色保險’在,等于多了個保障。”章鈞說。
而保險公司也會要求企業在投保的同時,完善環境事故防范措施。企業投保后,絕不等于將自己鎖進“保險箱”。
“同車險一樣,‘綠色保險’只是承擔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引發的民事經濟賠償,核心是賠償第三者的人身傷亡與財產損失,并不承擔責任企業因違法排污引發的行政處罰及刑事責任。”王衛說,如果觸犯了國家法律規定,污染責任人仍將受到問責,直至追究刑事責任,例如,排放不達標將受到環保部門處罰,罰款并不在保險承保范圍之內,必須由企業自己承擔。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成功試點對政府、企業、保險公司來說,都是一次創新的嘗試,有利于促進企業自覺檢查,防止污染事故的發生,有利于環境執法監管。”吳照耀說,下一步,我市將實施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各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綠色保險”,為企業污染買一份安心。
原標題: 企業出污染事故保險埋單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