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市區已建成125座城市雕塑
2014年12月01日 來源: 臺州日報 陳俏超 通訊員胡宗鶴

  日前,記者從市城建局了解到,自2005年我市啟動全國首創“1%公共文化計劃”,至2014年,臺州市區內已經建成125座城市雕塑。

  “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雕塑最具生命力,應該多塑造。雕塑形象展現的是城市形象,市民可以從雕塑中感受家鄉文化魅力,來客可以通過城市雕塑了解臺州文化。”市民李先敏說。

  讓城市雕塑開口說話,傳遞當地文化,如2006年建設的位于市府大道的“大奏鼓”,取材于溫嶺石塘漁民歡慶豐收儀式上的一種地方民族舞蹈,市民廣場雕塑園里的“橘之舞”,取材源自黃巖的橘文化,“石塘人家”取自溫嶺的石文化,“濟公”雕塑則源自天臺活佛濟公故事。

  有時候,城市雕塑也代表著一種希冀。如在臺州市圖書館前的“時間”雕塑,運用純粹而艷麗的色彩,結合自然的幾何圖案,再配以燈光,表現出新穎、大膽,凸顯21世紀圖書館現代、科技的特色。再如在臺州市汽車客運總站站前廣場中心,“連接·和諧”雕塑代表著平安祝福,作品以圓為創意理念,借以公路交通和網絡為造型元素,以極具交通符號的線條為設計語言,表現了臺州交通事業的繁榮和發達,服務的融和與圓滿,“車站,就好似這圓的中心點,連接著每一條公路的終點和起點,平平安安,周而復始地迎來送往。”這是創作者的主題說明。

  在今年第三屆浙江省城市雕塑評選中,“時間”和“連接·和諧”兩組雕塑均在我市推送的16件作品名單之中,除此之外,還有位于椒江區解放南路鳳凰新天地的《鳳凰傳》,椒江人民法院、檢察院大樓前的《凝聚》,椒江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大樓東南角的《科技時代》,江海名府小區東南角的《風車》,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園中心廣場的《浮海夷洲》等,都在展現城市文明,表達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市民廣場,關注度最高的應該是紅色“臺”字形雕塑。“許多人將此雕塑當做臺州的標志性雕塑,而事實上,它只是在造型上取‘臺州’二字的變形。”臺州市園林綠化管理處城市雕塑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林懿笑說。

  “許多雕塑雖然不是取材臺州當地文化,但是給人以美好的感受,其實也是非常好的文化熏陶。”市民林可可說。

  另外,記者從臺州市園林綠化管理處了解到,我市首座公共藝術展示館預計于12月底對公眾開放,該館位于市民廣場西面水景公園荷花池旁,以公共藝術為展示主題。展品都是在征集雕塑作品時保存下來的樣本,以及一些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建成的雕塑草本,比實物更加迷你,更加可愛。

原標題: 市區已建成125座城市雕塑

標簽: 城市雕塑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