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中風后癱瘓在床需要照顧的父親,一邊是不能少了“頂梁柱”的小家庭,80后的陳曉毅在面臨如此兩難選擇時,毅然選擇了辭職回家照顧父親。然而,他這一舉動,非但沒有獲得妻子小譚的贊賞,反而成為了夫妻倆鬧離婚的“導火索”。昨日,小譚將陳曉毅告上法院,要求離婚。
為了養家
他起早貪黑做兼職賣保險
今年28歲的陳曉毅,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小家庭。2010年時,他與同在建材公司上班的、年僅22歲的小譚認識,半年后兩人就扯證結婚了。隨后兩人搬進了位于九龍坡區的新家。2012年3月,女兒綺綺出生,給這個小家庭平添了不少樂趣。
但女兒的出生,也帶來了一個煩惱。因陳曉毅老家在四川達州,所以平時照顧女兒的重任,就落在了小譚和丈母娘湯某身上。
生下綺綺后,小譚因身體欠佳一直到2013年4月才回到崗位上班。其間,陳曉毅為了養家,還選擇了兼職做保險銷售,每日回到家里時常常已是深夜。
陳曉毅不善言談,加上工作辛苦,回到家后,常常倒頭就睡。如此日子一長,引起了丈母娘湯某的不滿。而面對小譚的提醒,陳曉毅也是一肚子“苦水”,還與小譚吵過幾架。
父親病倒
他擅自決定辭職回家照顧
陳曉毅原本想著,苦日子熬一熬就會過去,不料屋漏偏逢連夜雨,前段時間,父親不慎中風,從此癱瘓在床。
陳曉毅說,父親今年61歲了,只有他這么一個兒子,而母親已于10年前去世。一邊是需要照顧的父親,一邊是不能少了“頂梁柱”的小家庭,陳曉毅面對如此兩難的選擇時,在沒有和妻子小譚商量的前提下,他擅自決定選擇辭職回家照顧父親。“我一直覺得沒有盡到孝心。”陳曉毅稱。
得知丈夫辭職要回家照顧父親的消息后,小譚認為丈夫缺少家庭責任感,而且不尊重自己,沒有和自己商量就辭職,讓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為此,兩人不斷爭吵,而作為長輩的湯某也經常完全站在女兒一邊,數落女婿,這讓陳曉毅很是氣憤。
矛盾激發
4年的夫妻打起離婚官司
昨日9點開庭時,瘦瘦高高的陳曉毅坐在被告席上,一身黑色的夾克顯得他更加憔悴。而坐在原告席上的妻子小譚也是一臉的嚴肅。
在起訴書中,小譚述說著自己的種種不滿,并指出兩人實際上從2013年6月就開始分居生活,已沒有了夫妻感情,特請求離婚。
在庭審中,陳曉毅不同意離婚,他覺得自己很委屈。他稱,平時與妻子及丈母娘關系不和是因自己太忙,缺少有效溝通所致。
“(擅自辭職)這個事情是你自己做得不對,你沒有跟我說就辭職了。你也不考慮下我的感受,還有娃兒。”小譚說。
陳曉毅卻有自己的觀點,自己在建材公司月收入是4000多元,現在辭職了,“我還可以兼職做保險。”陳曉毅稱,自己每月在這塊的收入就有3000多元。另外自己還會利用照顧父親的空閑開個網店,也會有些收入。從經濟角度來講,如果請人護理父親,這一塊費用每月最少2000-3000元,而自己護理父親,這塊費用就省了,而且也有利老人的康復。
說到這里后,法官認為,陳曉毅說得有道理,希望小譚仔細考慮。百善孝為先,小譚做為妻子,也應該多站在陳曉毅的角度考慮。
“這些我都考慮了的,但他以前太沖動,太理想化了。”小譚說這句話時,陳曉毅低著頭,眉頭緊緊皺著,好像是在思索著什么。
昨日,這起離婚官司并沒有當庭宣判。
對父母盡孝對家庭負責
“獨生世代”應該怎么選
對80后來說,這個年紀上有父母,下有妻小,照顧父母與照顧家庭之間如何抉擇?昨天,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譚剛強教授表示,遇上兩難,應偏向更處困境的一邊,但前提是要作好溝通、協商。“照顧病重父親是天然責任,但別忘了自己的其他角色。”譚剛強說,陳曉毅既是兒子也是丈夫,更是一位父親;對父親有責任,同時對妻兒也負有家庭責任;如果忘掉了自己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將家庭責任推給女方是很有問題的,是自我形象的摧毀。
譚剛強說,父母和妻兒都是家庭,家庭責任部分要合理化分攤,要通過提前溝通、協商,讓對方得到寬慰和理解。“對父親是報答,對妻兒直接承擔的責任更多。”譚剛強表示,家庭都是同等重要的,不能選擇逃避,自顧自我。對于“獨生世代”來說,目前社會化的福利救助體制不健全,年輕人照顧父母有實際距離,所以建議有條件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即便沒有條件,也要多交朋友,多請親人朋友代為照顧、陪伴父母。
女總監后悔沖動辭職讓自己和母親陷入困境
劉海笛感謝熱心市民的幫助,現在正積極找工作
《女總監的兩難選擇》后續
重慶晨報訊見習記者傅柃暢晨報曾于本月18日以《女總監的兩難選擇》為題,報道了曾經月薪過3萬的女總監劉海笛,放棄高薪回到重慶照顧母親一事。十多天過去了,劉海笛現在的狀況如何,她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后悔呢?
昨天,見到劉海笛時,她精神好了很多,臉上也有了血色。談到當初放棄高薪回重慶照顧母親的決定,劉海笛覺得還是有一些后悔。“這個決定多少有些沖動。”她說,現在靜下心來細想,這個沖動的決定讓她陷入窘境,不但治療費用沒保障,也沒將母親照顧好,這與她最初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最近,她與一家品牌服裝代理公司的老板談過幾次,該老板已承諾,不管劉海笛是否在他們公司工作,以后都會每月出資6000元,用于給其母親請好一點的護工。劉海笛說,大家在她最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她以后一定會感恩大家。
如今,劉海笛已投出幾份簡歷,她想在重慶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母親,湊足費用后為母親進行腦部的手術。
挺夫挺妻各占一半
如果你遇到陳曉毅和小譚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昨日,在重慶晨報的新浪官方微博上,針對此事的調查引起了網友的廣泛參與和熱議,經過梳理,我們發現,支持陳曉毅和小譚的網友各占一半。
挺陳派
“吾發博氣”稱,“父母是最大的,其他都次要。”
“依止李子”稱,“百善孝為先,父母只有一個,錢可以再賺。”
挺譚派
“5678JJJJK”稱,“他老婆不是因為小陳回家照顧老人生氣吧,她生氣的是小陳事先沒和自己商量。”
“元峻誠”稱,“回家照顧老人沒問題,但是辭職至少還是需要告知下老婆吧!畢竟是一家人!”
中立派
“肉肉的冷藏庫”稱,“對,這個事雙方都有責任”。
“可愛的小貓咪”稱,“雙方都應該理智點,不要動不動就要離婚。多考慮下孩子吧。”
他
雷軍,1996年巫山高考理科狀元,大學畢業后就職于IBM北京分公司,成為一名工程師。因父親生病,他放棄了在大城市發展的機會,攜妻女回到家鄉巫山照顧父親。
如今,他正和妻子謀劃著在重慶找份工作,以方便照顧老人。
她
劉海迪,通過自力更生,成為小有名氣的服裝設計師,在香港奧拉摩達服裝有限公司擔任服裝設計總監,月薪3萬,因母親病重,毅然放棄工作,回到重慶照顧母親。
如今,因沒有了經濟來源,她有點后悔當初的沖動決定,但她也在努力尋找工作。
他
陳曉毅,在一建材公司工作,因在老家的父親中風癱瘓在床,他在沒有和妻子商量的情況下,毅然辭職回家照顧父親。
如今,妻子為此起訴要求和他離婚。
原標題: 男子辭職回家照顧癱瘓父親 妻子向法庭起訴要求離婚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