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房地產市場大環境影響,今年以來開發商拿地熱情下降,土地市場降溫,呈現成交面積與金額雙雙下降的格局。即便是在一線城市,土地市場成交情況也明顯分化。業內人士表示,土地市場未來走勢取決于新房銷售的預期,國慶節前房貸政策大幅放松或扭轉今年以來新房銷售低迷的局面,土地市場也有望逐步回暖。
9月土地成交下降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9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天津等1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積為1001萬平方米,環比下降53.2%,同比下降69.3%,跌幅分別較上月大增67.8和41.5個百分點。9月份這1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358億元,環比下降32.7%,同比下降79.4%。
受商品房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土地市場愈加冷清,自今年5月以來,這十個城市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積同比均為負增長,而且降溫速度持續加快。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了2014年三季度市場形勢,2014年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出讓金合計4159億元,同比下降近五成。其中,住宅用地2653億元,同比下降超五成,降幅高于商辦用地。
9月28日,北京市推出了海淀、石景山、朝陽的三宗優質地塊,拍賣情況呈現嚴重分化。海淀區某地塊由北京威凱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底價成交外,“準地王”朝陽孫河地塊盡管由原來的46億元下調至42.3億元,競買保證金由原來的13.8億元下調至12.7億元,但仍然遭遇流拍;石景山區劉娘府地塊備受爭搶,最終以49.17億、樓面價3.26萬的價格被遠洋奧宸聯合體獲得,溢價率超49%。
業內人士表示,在樓市下行的大背景下,開發商拿地也變得更加務實。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最近土地市場呈現明顯分化,房企爭搶熱門地塊的激烈程度有所降低。
房企拿地意愿或回升
房地產企業的拿地能力和意愿下降導致土地市場降溫。由于商品房市場銷售放緩,一般的房地產企業在資金壓力下已無力購地,部分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企業則等待更好的購地時機。中海、萬科、恒大、碧桂園等在內的一線房企均公開表示,下半年將執行審慎的拿地策略。目前,部分城市土地價格已出現明顯下調。
多數房企土地購置金占銷售額比重均大幅下降。萬科的土地購置金占銷售額比重由2013年的51%下降至10%。保利和金地拿地銷售比均為20%左右,相比去年底40%以上的水平下降幅度頗為明顯。富力、世茂和雅居樂拿地銷售比重均低于10%,其他企業中僅龍湖、中海、華潤置地保持穩定的拿地水平。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的統計數據顯示,萬科、保利、龍湖等20大標桿房企今年土地購置金額銳減。從今年4月開始,這20家企業已連續6個月累計購地金額不足200億元,最近4個月更是在百億元附近徘徊。9月份,20大房企中僅萬科、萬達、華潤、世茂、遠洋有拿地舉動,合計拿地146.4億元。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表示,2014年以來房地產市場供求低迷,土地出讓金也呈現增幅下滑的態勢,部分城市甚至出現土地流拍的情況,這將直接影響到地方的償債能力,甚至可能引發階段性的土地財政危機。
不過,國慶前土地市場突然出現一絲回暖跡象。9月29日,廣州市推出了今年以來最大規模拍地,一日吸金155億元。13宗土地參與競拍,最終10宗順利拍出,其中廣鋼新城6地塊被五房企“瓜分”,保利獨中兩元,方興、北大資源、深振業、中海各獲一塊。根據廣州市國土局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廣州通過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共收入437億元,而9月29日一天便收入155億元,接近此前廣州市9個多月拍地總收入的四成。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房貸新政出臺,房地產市場形勢將逐步好轉,銷售有望回暖,房企拿地意愿將上升。據中國證券報
原標題: 政策放松扭轉悲觀預期 土地市場有望逐步回暖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