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這天,記者自駕游來到磐安縣冷水鎮小章村。晚飯后夜色初濃,記者腳步自然走至村口小橋邊。是職業使然,更是幾十年跑農村習慣,不經意間同幾位50歲上下的農民聊天敘事,頗有感受,加上白天所見所聞,確有記錄評論之價值。
小章村后面有兩條山塢,散落著二百來畝田地,全村一百五十多戶人家,祖祖輩輩生活依賴這些土地。小章村多少代都生活在這條不起眼的山塢口。養活了我們這一代,養活了我們父輩祖輩,每次回村都會來看看這片可親可愛的土地。一位已經在外工作快30年的小章村人這樣告訴記者。
值得欣慰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并沒有淹沒掉這片土地的貢獻。下午,記者走進這條山塢,這里田地的精耕細作,讓我這位跑“老農村”的記者也驚嘆不已。一垅垅土地像一塊塊長條形豆腐干似的,如軍人營房內一排排有棱有角整整齊齊的被子,煞是好看。一眼掃去,都是以夫妻倆人為單位,在細心伺候耕耘著自己那一畝半分地。有一對夫婦,席地坐在土地上,一邊聽著手機里的流行歌曲,一邊手腳麻利地挖地里的藥材,陽光照在他們黝黑的臉上,喜悅之情也寫在他們的臉上。“累不累?”“累,做農民就是要不怕累,看到收成好,最累也會忘記的。”此刻的畫面意境,不是記者愚鈍之筆可以描述的。
80%田地都種植中藥材,哪種賺錢多就種哪一種。市場經濟長年累月的熏陶磨練,讓這里農民的市場觀念根深蒂固了。種一畝浙貝少算也有一萬多元收入,好的可以超過兩萬元,全村85%農戶都種藥材。農民把種植中藥材的收入一一道來,如數家珍。“一袋可以賣兩千元”,一位挑著兩個蛇皮袋的農婦,很是自豪地回答記者的詢問,這也佐證了中藥材種植的可觀收入。
村口閑聊自然也從收入談起。一對50歲左右的夫妻稍作估算,他們家有一畝多點土地,再承包三畝流轉土地,主要靠種香菇和蠶桑收入,不包括在外打工的兒子,一年兩人約有10萬元收入。這10萬元收入已經扣除各種成本,基本是純收入,他們的滿足感溢于言表。“但跟高收入戶比,我們還不算高,最多居中等位置。”盡管左右之人并不同意這位農戶如此謙虛的排名,后一句補充讓熟知農村文化的記者會意一笑。今年蠶桑價格跌了不少,遠不如貝母好,明年要種中藥材了。這位農戶還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兒子在外打工,收入并不比他們高,但我們賺的多是辛苦錢,經常要起早摸黑,最忙天亮就要出去干活,兒子不會再回來務農了。
近90%農戶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近90%年輕人在外面工作。小章村這兩個90%,確實可以解讀出許多重要思想觀點。
土地貢獻肯定遠遠不如小章村祖父輩那個時期。過去,衣食住行和柴米油鹽,一切來源于這片土地。現在市場大了,年輕人無需再在這片土地上刨食,他們更樂于在廣闊市場尋找和積累更大財富。但這片土地,只要付出辛苦,再有市場頭腦,仍是這個百來家農戶的收入主來源。這也說明農業性收入仍是許許多多農民的收入主體。
稍加延伸,農民收入呈現多元來源結構,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政府需要盡最大努力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如何讓農民實現多元結構的經濟收入格局。即使農業性收入,也有一畝三分地如何合理組合,讓收益更大化的問題。村口這對夫妻凈收入10萬元,懂農村的人都知道這是個含金量很高的收入。人均5萬元在農村生活已經夠愜意了。如果能夠讓農民還有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創業性收入、財政轉移性收入,何愁農民不能致富奔上小康乃至大康!何愁鄉村發展同城市發展不能共同進入繁榮美好時代!何愁不能實現民富國強、和諧民主、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
村口聊天的幾乎清一色都是50歲上下的農民,田間上勞作的也差不多這個年齡段的人,90%的年輕人都在外打工,包括那位收入不如父母卻不會再回來務農的兒子。幾個元素信息疊加在一起,又讓那個困擾人們已經很久的農村之問浮了出來:今后土地誰來耕種?農村未來誰來居住?
小章村,這個安寧而淳樸的小村,經濟還略欠發達的小村。恰恰是這個小村,夜色下村口閑聊,竟然讓記者也有農村之問的憂慮心結得到舒展和釋懷。村民雖七嘴八舌,但指向是共同的。現在每家每戶也只有一畝三分地,我們才50歲左右,這點地就是用繡花工夫來細心伺候也累不到哪兒去。等我們七老八十干不動農活,還有二十幾年時間,離地由誰種還早著呢。二十多年時間,還怕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農民直白簡樸的話,道出了一個至深至邃的道理。時間,也只有時間,讓實踐充滿生氣勃勃,讓后人更加充滿智慧,土地由誰來種?讓時間、實踐、后人慢慢來解決吧。
夜色更濃。記者漫步行走在小章村。月明星稀,蟲鳴蛙叫,山風流水,好一派寧靜愜意的農村秋色夜景。一幢幢造型已經接近都市別墅的樓房,一輛輛停放在村子空地上的各種型號的小汽車,一個個顯然是從城市回來度假的年輕人,一垅垅散發著泥香并仍在滋潤全村農戶生活的金色土地,或許還有更多更多記者沒有發現的元素,農村未來誰來居住還是一個問題嗎?
由此引申,總書記那著名的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新型城鎮化的詩情畫面,應該是千姿百態的。小章村年輕人盡管大都外出務工,但只要他們父母輩生活在這片充滿活力和希望的農村,小村或許永遠成不了城市,但只要與時俱進,既堅守農村自然、經濟、文化、社會優秀傳統,又能不斷吸納都市現代文化、商業元素,年輕人暫時回不回農村居住并不重要。他們會像候鳥似的在城鎮和鄉村過著兩棲生活。這,也是一種新型城鎮化的小章村樣本。或許有一天,外出年輕人厭倦了城鎮生活,又會回歸小章村生活;或許隨著時間流逝,這個小村會成長為一個新型小城鎮。各種可能都會存在和出現,都是充滿著生機和希望。
國慶這一天,夜宿小章村。困擾多年的農村之問,在這里輕輕放下。這是一種認知,一種感悟,一種升華。深夜中的小章村,寧靜而美麗,吸一口空氣都有點甜。小章村,這一天,讓記者收獲多多。不枉來過一趟小章村,更沒有虛度假日這一天。
原標題: 小章村:讓農村之問輕輕放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