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財經 > 商業 正文
沈氏收藏中的黃巖代用券
2014年09月17日 來源: 臺州商報 朱玲巧

  這是1948年黃巖縣商會印制的代用券。圖為代用券正面。

  曾經是黃巖貨幣流通市場上的一種輔幣券,“黃巖代用券”在臺州金融史上留下重要一筆。中華老字號“沈寶山”第四代傳人沈江講述——

  黃巖街頭一問,誰人不識“沈寶山”這塊響當當的中華老字號。而一脈相承的沈氏,在黃巖的工商聯界也一直是塊活字招牌。

  1948年,黃巖縣商會曾發行了一種代用券,“沈寶山”第二代傳人沈潮增就是代用券發起人之一。黃巖代用券作為一種輔幣券流通,解決了當時大額錢幣流通的難題,在臺州金融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但是,代用券在完成歷史使命后已經被集中回收焚毀,難覓蹤影。

  近日,記者拜訪了臺州紙幣收藏家、“沈寶山”的第四代傳人之一沈江,他的藏品中就有留存一套黃巖代用券孤品。他將老一輩臺州商人的經營智慧以及黃巖代用券的歷史娓娓道來。

  四次大修,一脈相承的沈氏紙幣收藏

  今年57歲的沈江,與收藏相伴已有40年。和“沈寶山”國藥號一樣,沈氏的紙幣收藏也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沈江的父親沈欽馥就是一個紙幣收藏愛好者,熱衷于收藏明清、民國時期流通的各種紙幣。

  “父親時常會跟我講一些紙幣收藏的故事,耳濡目染下,我也愛上了紙幣收藏。”父親對紙幣收藏的熱愛在沈江身上得到了延續。當沈江正式開始進行紙幣的專題收藏后,沈欽馥便將自己多年的藏品交給了沈江。在這些藏品的基礎上,沈江又不斷地補充完善,如今“沈氏紙幣收藏”已經頗具規模。

  沈江的藏品數量之多,在臺州是比較少見的。雖然沒有統計過,但記者在他家里看到,光是目前整理出來的部分紙幣精品已經放滿了三四十個收藏冊,疊起來有三四米高。

  沈江的藏品范圍很廣,按區域分為兩大部分,中國紙幣和外國紙幣。其中,中國紙幣分為明清、民國、新中國三大部分,另外還有銀行匯票、連體票、特殊票、紀念鈔等匯編成冊。

  由于沈江很早就有收藏的意識,所以他的藏品品相大多保存完好,有些還是從來沒有在市場上流通過的新幣。

  曾經擔任過黃巖印刷廠廠長的沈江,也是記者見過的藏家中最能“折騰”的,對藏品的保管和歸檔,可以用“嚴苛”來形容。

  從1980年開始,基本上每隔十幾年,沈江都會對藏品進行一次大梳理。

  “既然收藏整理紙幣,我就想盡量做到系統、全面,但因年代久遠、種類繁雜、涉及的藏品眾多,每一次整理都讓我差點‘脫層皮’。”沈江說。

  最近的一次修整是從2011年開始的,沈江光是整理藏品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之后他又將藏品做成圖冊,從里到外都親自設計把關,編排時還邀請了檔案學專家來指導,按照時期、區域整理匯編。此外,對于紙幣的消毒也是換了好幾種方法,從最原始太陽曬錢,到紫外線消毒,再到檔案館標準的低溫消毒法。

  沈江的紙幣藏品很多,就像一個現成的檔案庫。他還將所有的紙幣藏品掃描進電腦,每一張都設置編號,正在建立電子檔案。

  在這次修整中,沈江還有意讓女兒也參與其中,做一些紙幣考證的工作。“這可以引導她更好地去挖掘每一張紙幣后的文化,正如我父親傳承給我一樣,不管是‘沈寶山’還是沈氏紙幣收藏,都能夠一脈相承。”沈江說。

  黃巖代用券:臺州金融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沈江的藏品中,一套曾由黃巖縣商會發行的代用券是他的“心頭好”,不僅僅因為這套代用券是臺州金融史的珍貴史料,還因為沈江的爺爺沈潮增也是其中的發起人之一。

  在沈江的藏品中記者看到,這種代用券的票面分為伍角、壹角兩種,樣式類似。其正面都為白底朱紅色,中間偏上印“黃巖縣商會”,中間有直寫“代用券”三字,票面下半張印有花紋,并有“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一日”。

  代用券的背面除了一些使用說明外,還有當時黃巖縣商會理事長柯友三、常務陳立信、聲濤(即周聲濤)的親筆簽名。

  沈江說,黃巖代用券的發行,也是一次歷史機緣。

  1948年8月20日,國民黨政府宣布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雖然面值有壹角、貳角、伍元、貳拾元等,但是一開始黃巖市場上流通的都是拾元、貳拾元大票多,一元、五元及輔幣角票極少。

  “這就讓當地老百姓很發愁,拿著一元的金圓券到商店買幾角幾分的東西,商店很難找出余款,起初還可用法幣、銀角、銅元、鎳幣代替,但后來這些都禁止流通了。”沈江說。

  幾家商店為了解決這一實際困難,就自制金圓輔幣代用券,芝香村糕餅店發行時間最早,它在1948年10月28日利用硬紙板寫明“憑票即付金圓券壹角”;柯東升百貨店在1948年11月25日利用硬紙板加蓋店章,寫明金圓券貳角;發行票面額最大的是余天茂百貨店,它利用明信片剪作三張,寫明金圓券伍角。

  “當時各商店自制的五花八門的代用券充斥市場,有些小店還趁此機會濫發代用券從中牟利。”沈江介紹。

  為了避免市面混亂,黃巖城關的幾家大店共同商定由黃巖縣商會統一印發金圓輔幣代用券,推選商會理事長柯友三及理事陳立信、周聲濤、許爾純、沈潮增、姜皓然、周炳文、許忠言等為負責人分別向縣政府和浙江地方銀行黃巖支行呈報批準發行代用券。

  1948年12月1日,黃巖縣商會印制的代用券正式發行,伍角券印2000張,壹角券印5000張。各商店自制的代用券一律停止使用,并負責收回,各商店領用代用券時須付30%的押金。

  “統一發行代用券暫時解決了市面上幣制混亂現象,不過等到小額金圓券多起來后,代用券在市場上已不適用,原本計劃使用兩個月,實際使用的時間只有20天,時間雖短但是它在臺州的金融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沈江說。

  讓沈江覺得惋惜萬分的是黃巖代用券退出歷史舞臺的一刻。1949年2月中旬,在縣商會門口(橋亭頭靈濟店前面),由縣政府和地方銀行派人監督,在周圍群眾百余人觀看下,縣商會各理事親自動手,回收回來的代用券被當眾焚毀。

  黃巖代用券這一珍貴的實物史料就這樣付之一炬,如今只剩下了沈江手中這一套孤品。

  圖為代用券反面,印有當時黃巖縣商會理事長柯友三等人的親筆簽名。

  臺州市錢幣學會聯辦

 

原標題: 沈氏收藏中的黃巖代用券

標簽: 收藏 黃巖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王未未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