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飛抵德累斯頓,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幾年前,我曾在這里參觀過大眾生產旗艦車型輝騰的玻璃工廠。
乘車趕到薩克森老爺車賽的起點站茨維考。再次見到老朋友——斯柯達經典車部門經理維塔。去年秋天,在斯柯達總部捷克姆拉達•博萊斯拉夫,他曾經陪我試乘試駕過多款斯柯達老爺車。讓我領略了建于1895年的斯柯達——全世界跨越三個世紀的百年品牌之一的悠久歷史和技術輝煌。(另外兩個是奔馳、標致)。維塔向我介紹了明天參加的薩克森老爺車賽的規則和路線。維塔將駕駛一款斯柯達1948年生產的Roaster1101參賽,我將作他的領航員。

8月21日一早,我和《國際商報》汽車版主編何侖,斯柯達中國公關總監王金一來到茨維考市市中心。14到16世紀建成的的古堡、教堂、市政廳、石塊路,讓小城顯得古香古色。街道邊停滿準備參加的第12屆薩克森經典車(Classic)拉力賽的老爺車。經典車,中國人所稱的老爺車,是指30年以上的量產車。
此次拉力賽盛況空前,共有180輛老爺車參賽,主要是歐洲制造,也有美國的吉普、柯爾維特。最古老的參賽車有上世紀20年代的霍希、賓利、斯柯達,都是當時價值連城的豪車。
比起英國古德伍德,美國圓石灘老爺車賽的舉辦地,德國薩克森更有造車歷史底蘊。茨維考((Zwickau)本身就是一座汽車名城:霍希、奧迪的發祥地,賓利的車身在這里制造,城邊就是大眾新工廠,日產1800輛到2000輛帕薩特和高爾夫。

12點01分,180輛老爺車魚貫從茨維考市政廣場的發車臺出發。我作為斯柯達的嘉賓,為維塔駕駛的29號車導航。斯柯達共有8款車型參賽。其中有一款1925年生產的豪華車L & K 110。這款車型是斯柯達公司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到1929年,共生產了約3000輛。
薩克森經典車賽,是一種“均衡性拉力賽”,比的不是速度和距離,而是考驗車手在三天590公里的全程,以及19個特定賽段和20個計時賽段中,對車輛控制的精準。比如途經一個噴水池廣場的連續轉彎,從起點到終點,時間規定是14秒,快了,慢了都要扣分;開上一段幾乎是30°的200米大坡,時限40秒;而在一個4000米的封閉賽車場,跑三圈的時間要盡量接近相同。

第一天,我作領航員。因為老爺車沒有GPS,仿佛回到十多年前的國外試車,捧著一本路書,對照里程表和沿途參照物給車手提示左轉右轉或直行。沿途穿過城市、鄉間、森林、田野、山嶺、高速路、200多公里的賽程,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大雨如注。沿途風景更是美不勝收。我邊看路書邊拍照,手忙腳亂,顯然算不上一個稱職的領航員。但是維塔的確是個好車手,用眼角瞥著我舉起的路書,“糾錯能力”很強。
我們搭乘維塔駕駛的29號車,是斯柯達1948年生產的Roaster1101,當時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Tudor(發音就像“土豆”)。這輛車據說曾經是一位外國大使的座駕,1969年被斯柯達公司收藏并修復一新。這是一款緊湊靈動的雙門四座綠色小車,32馬力,四缸,排量1089cc,是斯柯達在二戰后的代表作。“土豆”的軟頂可以方便的開合。即使今天看內飾也十分精致和人性化,座椅腰部格外給力。
晚上,斯柯達董事會成員晚宴,鄰座是主管生產和物流的董事宇杰(Oeljeklaus)先生,他曾經擔任上海大眾技術執行經理、執管會成員。他強烈地表示,明年是斯柯達誕生120周年,有必要在中國市場推廣斯柯達百年品牌的理念。我們的共鳴之處,是打造品牌并非砸錢多就能奏效,必須在品牌傳播精準到達目標客戶群才行。我提出明年造120輛新速派紀念限量版,并在內飾植入捷克水晶裝飾概念的建議。

第二天一早,參賽老爺車再從茨維考出發,穿越德捷邊境到達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折返。無論在德國或是在捷克境內,沿途的城鎮或村莊都有熱情觀眾給車隊鼓掌加油,有的是全家出動,孩子們像過節一樣歡呼,老人們聚在路邊,一邊品著啤酒,一邊招手。
午飯時,斯柯達汽車拿出于1905年首款車型,赫赫有名的Voiturette A的真實復原版進行展示和試乘。在眾多老爺車中,它算得上最老的老爺爺了。

這天,王金一領航,顯然比我專業多了。29號車的成績從昨天的第7名上升到第4名。回到終點,禮儀小姐奉上大杯啤酒,烤香腸就啤酒。和維塔把酒言歡,置身在一片老爺車的經典和歡樂的海洋里,這的確是一種古老的汽車文化感受。
明天,將繼續進行第三階段的比賽,車隊將再次從茨維考中心市場出發,沖向萊比錫城的奧古斯特廣場(Augustusplatz)。
飛抵德累斯頓,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幾年前,我曾在這里參觀過大眾生產旗艦車型輝騰的玻璃工廠。
乘車趕到薩克森老爺車賽的起點站茨維考。再次見到老朋友——斯柯達經典車部門經理維塔。去年秋天,在斯柯達總部捷克姆拉達•博萊斯拉夫,他曾經陪我試乘試駕過多款斯柯達老爺車。讓我領略了建于1895年的斯柯達——全世界跨越三個世紀的百年品牌之一的悠久歷史和技術輝煌。(另外兩個是奔馳、標致)。維塔向我介紹了明天參加的薩克森老爺車賽的規則和路線。維塔將駕駛一款斯柯達1948年生產的Roaster1101參賽,我將作他的領航員。

8月21日一早,我和《國際商報》汽車版主編何侖,斯柯達中國公關總監王金一來到茨維考市市中心。14到16世紀建成的的古堡、教堂、市政廳、石塊路,讓小城顯得古香古色。街道邊停滿準備參加的第12屆薩克森經典車(Classic)拉力賽的老爺車。經典車,中國人所稱的老爺車,是指30年以上的量產車。
此次拉力賽盛況空前,共有180輛老爺車參賽,主要是歐洲制造,也有美國的吉普、柯爾維特。最古老的參賽車有上世紀20年代的霍希、賓利、斯柯達,都是當時價值連城的豪車。
比起英國古德伍德,美國圓石灘老爺車賽的舉辦地,德國薩克森更有造車歷史底蘊。茨維考((Zwickau)本身就是一座汽車名城:霍希、奧迪的發祥地,賓利的車身在這里制造,城邊就是大眾新工廠,日產1800輛到2000輛帕薩特和高爾夫。

12點01分,180輛老爺車魚貫從茨維考市政廣場的發車臺出發。我作為斯柯達的嘉賓,為維塔駕駛的29號車導航。斯柯達共有8款車型參賽。其中有一款1925年生產的豪華車L & K 110。這款車型是斯柯達公司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到1929年,共生產了約3000輛。
薩克森經典車賽,是一種“均衡性拉力賽”,比的不是速度和距離,而是考驗車手在三天590公里的全程,以及19個特定賽段和20個計時賽段中,對車輛控制的精準。比如途經一個噴水池廣場的連續轉彎,從起點到終點,時間規定是14秒,快了,慢了都要扣分;開上一段幾乎是30°的200米大坡,時限40秒;而在一個4000米的封閉賽車場,跑三圈的時間要盡量接近相同。
第一天,我作領航員。因為老爺車沒有GPS,仿佛回到十多年前的國外試車,捧著一本路書,對照里程表和沿途參照物給車手提示左轉右轉或直行。沿途穿過城市、鄉間、森林、田野、山嶺、高速路、200多公里的賽程,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大雨如注。沿途風景更是美不勝收。我邊看路書邊拍照,手忙腳亂,顯然算不上一個稱職的領航員。但是維塔的確是個好車手,用眼角瞥著我舉起的路書,“糾錯能力”很強。
我們搭乘維塔駕駛的29號車,是斯柯達1948年生產的Roaster1101,當時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Tudor(發音就像“土豆”)。這輛車據說曾經是一位外國大使的座駕,1969年被斯柯達公司收藏并修復一新。這是一款緊湊靈動的雙門四座綠色小車,32馬力,四缸,排量1089cc,是斯柯達在二戰后的代表作。“土豆”的軟頂可以方便的開合。即使今天看內飾也十分精致和人性化,座椅腰部格外給力。
晚上,斯柯達董事會成員晚宴,鄰座是主管生產和物流的董事宇杰(Oeljeklaus)先生,他曾經擔任上海大眾技術執行經理、執管會成員。他強烈地表示,明年是斯柯達誕生120周年,有必要在中國市場推廣斯柯達百年品牌的理念。我們的共鳴之處,是打造品牌并非砸錢多就能奏效,必須在品牌傳播精準到達目標客戶群才行。我提出明年造120輛新速派紀念限量版,并在內飾植入捷克水晶裝飾概念的建議。

第二天一早,參賽老爺車再從茨維考出發,穿越德捷邊境到達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折返。無論在德國或是在捷克境內,沿途的城鎮或村莊都有熱情觀眾給車隊鼓掌加油,有的是全家出動,孩子們像過節一樣歡呼,老人們聚在路邊,一邊品著啤酒,一邊招手。
午飯時,斯柯達汽車拿出于1905年首款車型,赫赫有名的Voiturette A的真實復原版進行展示和試乘。在眾多老爺車中,它算得上最老的老爺爺了。
這天,王金一領航,顯然比我專業多了。29號車的成績從昨天的第7名上升到第4名。回到終點,禮儀小姐奉上大杯啤酒,烤香腸就啤酒。和維塔把酒言歡,置身在一片老爺車的經典和歡樂的海洋里,這的確是一種古老的汽車文化感受。
明天,將繼續進行第三階段的比賽,車隊將再次從茨維考中心市場出發,沖向萊比錫城的奧古斯特廣場(Augustusplatz)。
原標題: 《安定車譚》我作薩克森老爺車賽領航員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