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上海證券交易所啟動全天候測試,開啟滬港兩地“互通時代”的滬港通進入沖刺階段,并將于10月正式開通。在樂觀看待“滬港通”短期利好及長期積極作用的同時,輿論也認為在其正式開通之前,仍有相關技術及細節待厘清,制度套利亟須完善。
近日,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帶隊訪港,與香港券商交流滬港通項目,后續還將與港交所一起向海外大行推介路演。
有香港媒體對香港業界所關注的滬港通尚未解決的細節及技術問題進行了梳理,包括:如何征收內地的資本增值稅?可否進行A股免息借貸?如何妥善處理大手筆交易?面對滬港通可能爆額應如何應對?如何做好人民幣匯兌?
對此,香港證券學會會長李細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香港本地券商及投資者十分關注資本增值稅繳交、跨境交易風險、從業人員培訓、投資者教育,以及未來兩地金融及證券行業如何配合發展等話題。她希望滬港通正式開通之前兩地能厘清市場關注的相關細節,并期待兩地交易所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的推進。
對于兩地市場所存在的不同,不少投資者擔憂機構很有可能會利用交易時間和交易制度的差異進行套利。
首先,香港市場下午交易時段為13:00至16:00,較A股晚收盤一個小時,極有可能出現利用交易時段差異進行套利。“港股投資者可利用A股最后十幾分鐘的異動較大的股票所反映出來的‘增量信號’在港股接下來的1個小時進行集中操作,A股也能通過港股的反應對第二天開盤的情況進行預測。”申銀萬國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
除每日交易時間安排造成的交易時間差以外,投資者還必須關注“共同交易日且能夠滿足結算安排”的概念。由于香港市場圣誕節休市及內地節假日滬市休市期間,滬港通均無法交易,因此滬港通的交易日安排在兩地交易所的“共同交易日”。
“不過,由此也出現另一套利模式。”王勝介紹,例如香港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入的股票可能會擔憂圣誕節期間A股異動而提前拋售,從而造成A股重倉股短期下跌;如果對未來信心比較足則可以乘機買入,節后由于填倉位也可能造成短期上行的現象,由此一來一回可以套利。
此外,國泰君安(國際)的分析師也透露,相對于A股有嚴格的漲跌停板而言,H股并無此限制,套利機會同樣不容忽視。
在光大證券首席風險官王勇看來,對于兩個不同的市場,套利行為必然存在,但這更有利于推動市場的透明、監管的嚴謹以及各方面機制的健康發展。未來一段時間,如何有效對接兩個市場,將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部分專家認為,滬港通可能進一步加快A股市場T+0交易制度研究評估,并且推動A股市場逐步放開漲跌停限制。
香港證券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滬港通可謂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首班車”,列車發出首日的上座率是否火爆其實并非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最重要的是要確保列車平穩安全行駛。在滬港通推出之后,我們也會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探索滬港通改進、升級和擴容的最優方案。
原標題: 滬港通存三大制度套利空間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