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健康 > 醫院動態 正文
在杭省市級公立醫院發布綜合改革后首個三月數據
2014年08月15日 來源: 浙江日報 記者童樺

  省中醫院門診大廳護士在為患者就診引導。

  8月14日,記者從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了解到,我省自今年4月1日啟動的在杭省市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已產生首個三月數據(2014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過去3個月中,這一以“藥品零差率”為核心的綜合改革一直吸引著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今,以破除醫院“以藥養醫”機制,便捷公眾看病為目的的綜合改革,步子是否邁得穩當?

  循著這些數字,記者走訪浙醫一院、浙醫二院、邵逸夫醫院、省中醫院和省腫瘤醫院,一睹醫改進行時。

  藥費降,勞務升:

  倒逼醫院收入結構轉型

  長期以來,藥品利潤一直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由此產生的醫務人員亂開藥、多開藥、開貴藥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

  我省在此次醫改中推行的“藥品零差率”銷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現狀。據浙醫二院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6月,該院每門診人次藥品費下降了2.36%,每住院人次藥品費則下降了13.85%。“我院的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已經降至35.04%,實現了醫改的目標。”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介紹道。

  藥品(除中藥飲片)原價進、原價出,給患者以極大實惠。“這符合醫改精神,醫改要求醫院在零差價銷售藥品的同時提升醫療服務的價格,我院在過去3個月中的手術例數同比增長14.13%,住院手術同比增長9.61%,這一部分的收入基本可以抵消藥品原有的利潤。”王建安說,盡管手術費用在提升,但當中很大一部分可由醫保結算,“所以患者總體均次就診費用并沒有增加。”

  藥費降、勞務升,不僅是浙醫二院,許多醫院在一進一出之間悄然改變著自身收入結構,并為醫院機制轉型打好伏筆。

  浙醫一院為加快推進醫改,完善了獎金分配制度,重點向一線醫務人員傾斜,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和“優績優酬”。

  在病床難以增加的情況下,浙醫一院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高效檢查及縮短檢查等待時間。病人入院前要完成術前檢查,縮短入院后手術等待時間。B超檢查后醫生可馬上在電腦上查到檢查結果,拍攝X光片、CT及核磁共振后,醫生也可以迅速在電腦上看到圖像。

  “一系列舉措,有效縮短了患者就醫等候時間,加快了床位周轉,滿足了更多患者住院。”浙醫一院院長鄭樹森說。

  “我們已成立專家和預防組,每個月都會對所有醫務人員開具的處方進行點評。”省中醫院院長呂斌說,醫院在過去3個月內的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已下降6%,達到40%,“這都歸功于醫院對西藥使用的監控流程,如果某種藥開具劑量突然增高,醫院會立刻停藥并約談供藥方,杜絕一切影響‘藥品零差率’實施的因素。”

  “和綜合性省級公立醫院相比,本院醫改后的收入結構并沒有出現大幅度的變化,但醫療服務收入上升和藥品比率下降的趨勢已經出現。”省腫瘤醫院院長毛偉敏分析說,一方面,手術、化療、放療仍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所以總體結構是穩定的,不會變化過于明顯;但醫改后,像肺癌根治術等高難度手術的費用有所提高,更能體現醫務工作者做高難度手術的價值,也補償了一部分因為藥品零差率帶來的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醫改中,各大在杭省級公立醫院都迎來了就診高潮。如邵逸夫醫院在過去3個月中的門診和住院診查、治療、手術、護理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上漲。省中醫院的住院人次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7%。“之所以醫院還能以手術收入大致抵消藥品原有利潤,是因為醫院工作量有大幅度的提升。”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的話,代表了許多省級公立醫院的普遍現象。

  “如果工作量出現下降趨勢,在杭省級公立醫院就會出現虧空。”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醫保政策如何進一步完善?醫院如何利用本次醫改真正找到自身發展方向?政府相關部門又該如何補償以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行?這些問題,都亟待思考。

  補短缺,設新崗:

  為患者提供更好服務

  本次醫改要求醫院調整自身收入結構,目的是為了推進各大醫院自身以及醫院之間的資源科學配置,以達到優化自身管理系統和就診流程,為患者提供更為便捷的就診體驗,從而緩解“看病難”問題。

  在這方面,幾家在杭省級公立醫院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本次醫改,外科手術提升了費用,但內科醫生和藥劑師卻沒有通過醫改體現他們應有的勞動價值,或者,他們的職業空間又在哪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邵逸夫醫院將臨床藥師的人數增加至9名。

  省中醫院則在引進專家上做足功夫。該院引進胃腸外科專家程向東,使得醫院胃腸外科手術量增長30%左右,同樣引進人才的眼科,其手術量也增長40%左右。呂斌說:“這是一次醫院間人才資源的重新配置,同時本院也在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診流程,一是和省郵政管理局協商進行全省送藥服務,二是對13個名中醫工作室各自增設5位醫務人員以提高就診效率,三是開設西醫門診釋放診療資源。”

  床位一直緊張的省腫瘤醫院則為患者提供了更為人性化的服務。今年4月30日,該院開設門診化療以服務日漸增加的患者。

  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朱利民介紹,醫生診斷后,對那些病情相對較輕、并發癥少,符合在門診化療指征的患者,都會建議在門診進行化療。“患者不用拎著大包小包排隊住院,就可以通過醫生給出的指定時間段和化療方案來門診進行化療。”朱利民說,這一方法不但縮短了患者等待就醫的時間,也減少了患者住院時的床位費、級別護理費和診療費。

  浙醫一院推動醫改的同時,也加大了醫院的協作,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目前,景寧縣人民醫院、三門縣人民醫院已經成為浙醫一院的托管醫院。“醫院在醫療資源下沉中一直堅持人員到位、待遇到位和學科建設到位。”浙醫一院院長鄭樹森說,醫院已經下派11位專家常駐景寧縣人民醫院,醫療技術服務輻射到了周邊的云和、慶元、青田、遂昌等地,吸引了一批周邊地區病人前來就診。

  而日漸成熟的信息化平臺也受到更多公眾的青睞。據省衛計委數據統計,今年4月至6月,注冊浙江省醫院預約診療服務平臺進行就診的用戶累計達到30余萬人次,預約總量為近150萬人次,預約成功率為75%左右。平臺總注冊用戶近300萬人次。

  強培訓,重制度:

  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制度

  在本次醫改中,每一家在杭省級公立醫院都根據自身特色進行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而對于醫改下一階段即將推出的基層首診,各位院長也談了自身的看法以及醫院將要履行的職責。

  “國內并不缺醫生,主要是高水平的醫生不多,這種現象在基層更為普遍,會直接影響到患者對基層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心。”王建安認為,只有將患者的初診權交給合格放心的醫生,基層首診才能真正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基層醫生多為全科醫生,“如果對全科醫生培養得當,他們可以以一當十。”

  和他抱有相同觀點的還有蔡秀軍。“對基層全科醫生進行培訓,一直是邵逸夫醫院在做的事情。”他說,醫院目前和江干區的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成合作,正在分批對其培訓。

  “目前,基層全科醫生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在看片能力上有所欠缺,如果對某些患者的病癥無從判斷,可以將片子交給我們進行診斷從而減少疏漏。”蔡秀軍認為,只有省級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成緊密合作,患者才能更信任即將推出的基層首診制度。

  日前,省衛計委已就即將推出的《浙江省分級診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向全社會征求公開意見。毛偉敏在談到這一方案時建議說,希望腫瘤患者不要納入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中。

  “腫瘤患者的首次治療很重要,而很多基層醫療機構并沒有腫瘤專科,對腫瘤的判斷能力不強,患者容易被誤診而影響救治。”毛偉敏說,省腫瘤醫院目前正在對各個對口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但這需要時間,也需要臨床診斷和手術的經驗,希望能在基層首診中將腫瘤區別對待。”

原標題: 在杭省市級公立醫院發布綜合改革后首個三月數據

標簽: 醫院 患者 藥品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