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在富民與招商的實踐中,找準服務的結合點
500畝的露營基地、高山自行車賽道、“冬季冰雪游”專線……一系列的旅游項目,把副鎮長齊大勝忙得不亦樂乎。
該鎮大同辦事處的竹子一山連著一山,非但沒成為村民的聚寶盆,還成為村民的一塊心病。當地村干部周青說:“賣2毛5一斤都沒人要。外銷要虧本,不砍要爛掉。”
當一家竹制品加工企業上門對接時,鎮主要領導比竹農還開心,他們跟企業主說:“你負責辦好加工廠,我們在政策許可范圍內,為你提供一切服務。”
全生態的竹制品廠開工后,解決了當地70多個剩余勞動力的出路,日耗毛竹10萬斤,每斤單價上漲六七分錢,單竹子一塊就為竹農年增收200多萬元。
一流的生態環境,少不了與之配套的一流軟環境。張乾榮表示,只要與鎮里的生態規劃相適應,石梁為它一路開綠燈。
結合生態招商工作需要,該鎮建立了招商引資監督機制,切實轉變干部作風,提高辦事效率。
幫扶單位省教育廳也主動參與其中,積極提供技術支撐力量,為項目包裝、落地不定期開展指導。
2012年,梁國汀慕名從寧波來到石梁種植高山葡萄。在這塊地無三尺平的環境里,他的100多畝葡萄大棚分散在20多個地塊上。為他流轉土地,鎮、村干部沒少花力氣。
8月3日,記者見到梁國汀時,他的臉上透著成功創業的喜悅:“這里環境好,葡萄成熟期比平原遲1個月左右,效益同比高一倍多。”
也正因為土地資源稀缺,石梁格外珍視土地的“畝產出”,力做精品項目。
在徐文華的決策中,今后的招商將重在發展智慧農業和民宿經濟上。他說:“這么好的生態,是上天的恩賜,是守護的結晶。暫時看不到眼前效益,讓人著急,但急不得。”他清楚,山區經濟轉型,終將從量變走向質變。
目光長遠的石梁人已為未來發展留足了發展空間,鎮里目前可供生態招商的土地儲備已達到3500多畝,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轉型成就夢想。生態招商,石梁在綠色產業中找到了“綠色崛起“的突破口。
原標題: 生態招商成轉型突破口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