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2年屋基里社區改造后,“海葵”臺風過境時的現場。 圖片均由椒江區市政工程管理處提供
▲圖為2010年屋基里社區改造前,遇暴雨時的現場。
夏天已經到了,七八月的臺風天也離得不遠,來勢洶洶的暴雨天氣讓人心有余悸,更苦惱的是,一到下雨天有些地段會出現積水現象,擋住人車的去路。記者從日前,椒江區市政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防止主汛期間椒江城區出現長時間積水,今年以來該處正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排水排污管網疏通、排水泵站建設和積水點改造。
汛期前,已完成城區40千米管網疏通
椒江區市政工程管理處綜合科科長朱昌友介紹,城區排水最主要是靠埋在地下的管網,至2012年底,椒江城區排水排污管網總長達168千米;去年至今,管網長度又有所增加,其中屬于市政部門管理的管網共40千米長。
這40千米管網主要分布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還有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里,“一般每個季度檢查一次,一年內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疏通,對鋪設在餐館、美容美發店、洗車場下的管網,會增加疏通頻率,以免管道發生堵塞。”朱昌友說,一次全面疏通需要半年時間,上半年需在主汛期到來之前完成,今年的疏通工作春節過后就開始了。
“為了提高疏通效率和管道清潔程度,我們還專門引進了一輛高效能的車輛,全稱叫下水道聯合疏通車。”朱昌友說,這輛車在吸污的同時,還能把石頭等硬物拉出來。
今年計劃建設輪渡路雨水泵站
普通量的雨水落到地面后,可以通過雨水管排到江里或海里,但一旦下起暴雨或是雨量過大時,自然排水就來不及了,這時就需要排水泵站來起輔助作用。
朱昌友說,從2008年開始,椒江相繼建起橫河新村雨水泵站、江城路雨水泵站和江濱公園雨水泵站。其中,橫河新村雨水泵站采用全自動化系統,只要水位抬高系統會自動啟動水泵;江城路雨水泵站是3個泵站中排水量最高的,每秒達到2立方米。
“今年計劃再新建一個泵站,也就是輪渡路雨水泵站,同時改造輪渡路雨水管線。”朱昌友說,這個泵站的投資額是1400萬元,初步設計的排水量是每秒3立方米。
今年至今已完成20多個積水點改造
人民路小學、椒江劇院廣場、工人路垃圾中轉站、椒江區社保局……今年以來,椒江區市政部門已完成20多個積水點改造,對這些路段增設窨(雨)水井,新鋪排水管。
朱昌友告訴記者,積水點的發現一是通過下暴雨時工作人員的巡查,二是來自市民反映,確定為積水點后會進行改造,“一般來說,改造后的效果非常明顯,能保證原來的積水點在暴雨過境24小時后無明顯積水,屋基里社區就是個典型代表。”
屋基里社區位于椒江解放北路附近,之前一遇大雨就積水。據了解,2010年暴雨時,雨水曾沒到成人腰部,幾天后水才慢慢退去。
“2012年對該積水點排水管線進行改造后,當年‘海葵’臺風過境時,路面基本沒有了積水。”朱昌友告訴記者,除了在設備上提高城區排水能力外,也希望市民能保護好地下排水系統,“2012年下半年出臺了有關規定,五小行業在辦理工商登記前,需辦理排水許可審批。”
朱昌友說,店面開業前市政部門會派人前去查看,是否已設置了沉淀池或隔油池,實行雨污分流,“這可以從源頭上防止亂排,進而防止排水管堵塞。去年全年共辦理了392件排水許可審批。”
原標題: 椒江今年已改造積水點20多個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