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被現代人認為是一種健康的運動方式。每年,世界各地舉辦的馬拉松、越野跑、超長距離跑等比賽不計其數。可再好的事,一過量也可能變壞事。近日,德國、瑞典和英國的科學家相繼公布了研究結果:運動太多可能致命,馬拉松之類的耐力長跑運動更容易出現心律不齊、心臟疾病、中風等問題,甚至導致猝死等現象。
年輕時跑得過多
老了更容易得心血管的病
幾乎每年都會傳來有選手在馬拉松比賽中猝死的噩耗,外界也一直在探究其原因,希望發現預防的辦法。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英國心血管疾病基金會的專家利用小白鼠做的實驗表明:長時間的運動會令產生心搏的心肌部分發生變化、過量運動可能打亂心臟的電子脈沖,引發心臟跳動節奏的紊亂,而年輕時跑得過多也更容易引起老年后的心血管問題。普通人的心臟每分鐘跳動次數在60-100次,長跑運動員的心跳次數卻要低很多,最低只有30次,夜晚會更慢。也因為這,有些人甚至到60歲需要用到心臟起搏器。
德國和瑞典的科研人員,對4.5萬人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運動過量對身體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大量運動的人可能死于心臟病或中風的幾率是普通人的2倍。跑步過量會使心臟中產生過多的血小板。這些血小板會堵塞冠狀動脈,使得血管堵塞,產生血液回流,造成一部分心肌的壞死,增加了發生心臟病的可能。當然,專家們也明確表示,心臟出現問題的前提都是“過度”,正常運動、鍛煉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不應懷疑,更該堅持。
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血液的動脈,起于主動脈根部,分左右兩支,行于心臟表面。
血小板是一種多功能的細胞成分,高強度運動可使血小板黏附密集性明顯增加,從而阻塞心血管。
運動時的最大心率要控制數值一般為170-年齡
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醫院心血管科醫學專家經過研究提道,“最近兩年來,就有兩位鐵人三項賽世界錦標賽冠軍因為需要進行心臟外科手術而被迫退役。”普通的跑步愛好者真該悠著點,千萬別一味求大運動量。
“所有的過度都是不行的。運動員也好,普通人也好,訓練和鍛煉都要有個度。”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心內科二病區主任、心血管病專家項美香主任醫師說,“適當運動是防止心臟疾病非常重要的一個預防措施。每天四五公里、每天跑二三十分鐘,隔天一次,每周15-20公里的運動量較為適宜。每公里用時要慢于4分鐘,無氧呼吸增大,不宜作為建議的強度。外出鍛煉前要注意保暖,冬季鍛煉最好在中午12點到下午2點之間,避免早晚鍛煉。”項醫師還為冠心病又想運動的患者提了建議:運動時,最大心率控制在一定數值以下(一般為170-年齡),如果覺得運動后很疲倦,可以適當減量。
運動因人而異,過小運動量不易達到運動效果,過量運動易導致機體損傷,超過每周42公里的運動對機體的損害較大。項醫師特別強調,如果過量運動,要及時給身體2-3天的恢復期。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