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市里的“跑步族”越來越多,不少人都會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運動應用軟件,用來記錄每次運動距離、消耗熱量等數據。那么,這些軟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軟件推薦的運動量能否達到“科學健身”的標準呢?
在福州軟件園從事應用軟件開發的工程師李林介紹:“現在市面上多數免費運動軟件的工作基本原理,是利用手機不斷接收經緯度信息,然后計算出運動距離。根據運動距離與速度,就可以計算出卡路里等運動數據。”
李林說,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根據一個簡單的公式,對自己每天的運動量進行粗略測算。在已知體重、時間和速度的前提下,跑步消耗的熱量(千卡)=體重(千克)×運動時間(分鐘)×指數K(一小時8公里,K=0.1355;一小時12公里,k=0.1797;一小時15公里,K=0.1875)。
運動專家表示,通過計步、心率監測等方式,運動軟件能較為準確地搜集和記錄運動數據,起到一個訓練日志的作用。不過,軟件通過對人體某些指標進行公式化計算得出的數據,并不能反映人體全部的運動狀況。
“人體是非常復雜的,軟件技術再先進,不可能監測到所有的健康數據,也很難評估平衡能力、敏捷性或者腰腹核心力量等能力。”浩沙健身俱樂部福建區私教總監何誠說。
此外,軟件搜集數據容易出現誤差,也是運動軟件的一大缺陷。“比如受網速的影響,全球定位系統定位可能出現偏差,從而導致跑步距離出現誤差。”何誠說。
何誠認為,目前流行的運動軟件工作原理是一種固定的公式,不能簡單地套用到單個個體。“東方人、西方人,青少年、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特殊人群,每個人群、每個人的體質特征不盡相同,他們的運動需求和可承受的運動負荷都不一樣,不一定都適用某一種計算公式,所以必須由專業人士進行個性化指導。”
運動專家建議,在軟件搜集數據的基礎上,由專業人士對數據進行分析,制定下一階段的運動目標,從而更好地推進健康進程。
李林表示,市面上運動軟件在原理上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測算精確度與提供的其他服務,運動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軟件:“比如,有的人希望一邊跑步一邊聽音樂,一款能根據他的需求提供音樂的應用軟件自然比較合適;而有的人只是單純想記錄跑步的路線與長度,這時候全球定位系統定位的精度就比較重要。”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