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我們繼續永寧河的探訪行程,從北往南順河而下,從葭沚的上馬后村一直來到中心大道。這一段河道并不曲折,在城鄉結合部流淌延伸,兩岸有農田、村居,也有企業和城市小區。
無論是農田里忙碌的身影,東山頭的車來人往,東升路橋頭鑰匙匠的調侃,還是工廠企業的機器運作聲,都向我們訴說了一種生活,和永寧河的流水變化。
建筑垃圾綿延20多米
上馬后村有座20多年的磚窯臨河而建,外表簡陋。磚窯附近有座東慶宮,附近村的老人時常會到此上香。
“這條河不臭,但很臟。”老人們對河都有很深的記憶,他們說,他們都是喝永寧河的水長大的,游泳、抓魚、洗衣服都在這里,后來河道上有了企業,村民也將化糞池通入河水,水就開始變臟。
在東慶宮東邊的小橋上往下看,河水呈暗綠,渾濁,緩慢流動。橋兩側都扔了不少垃圾,瓶子、塑料袋、爛菜葉等等。
橋的東面是藍庭花園小區,小區西墻外是一條小路,沿路有一堵磚墻,磚墻隔開了道路和河岸。我們走了一小段路,發現圍墻中間開了個洞,往里一看,扔了大量黑紫色的絮狀物,布滿河岸。再往前大概走了20多米,磚墻又出現一個豁口,里面堆著不少廢棄的板材類裝修材料。
圍墻的南邊末端還有兩個豁口,扔滿廢棄的舊衣物和建筑垃圾。而從圍墻末端一直往南,河邊全是建筑垃圾,綿延20多米,還有一處明顯的垃圾焚燒痕跡帶。
廚師隨手將塑料袋甩出窗外
走到東上洋村時,河的東岸沒有路了,我們只能轉折到西岸,剛上大路,空氣中飄來一股異味,根據味道我們判斷附近可能有養豬場。
我們四下尋找,在椒江區社會福利院對岸的河邊發現一個養豬場,養豬場隔壁就是民房。養豬場被柵欄圍住,我們無法接近,只聞到豬圈內傳來的陣陣臭味。
東上洋村通往東山頭,東山頭有幾家化妝品企業,每個企業都靠河而建,企業外墻多根大小不一的管子通向河面,有一些當天在大量排水。
在浙江四星化妝品實業公司對岸,我們發現河邊有根大水泥管,小半根管子在河面以下,管內不斷流出泥灰色污水。
東山頭有個東山菜市場,市場門口有兩家餐飲店,分別是拿記美食早餐和阿喬快餐,兩家店的廚房處都有管道通向河面,拿記美食早餐店有根白色PVC管連接雨水管,但當天未下雨,管道卻不斷有水流出,淌向河面。
我們路過拿記美食早餐店門口時,恰巧看到廚師隨手往窗外扔出一個白色塑料袋,窗外就是永寧河。
沿河不斷發現養豬場
走過東山頭的東升路,我們在一處河邊發現一家砂洗廠通出一根管子直插入河,不過當天該廠沒有生產。但在對岸一家企業外墻,我們看到堆放著大量粉末狀物品及硬紙板。
沿西岸走,岸邊不時能看到爛菜葉、塑料瓶等生活垃圾,甚至我們發現有一幢兩層的居民房竟有4根PVC管通向河道。
而從南洋村開始,我們沿河接連發現了3家養豬場,第一家養豬場在東山中心小學對面,旁邊還圈養著一群雞,養豬場緊靠河岸,因為有柵欄阻隔,我們無法看到牲畜的排泄物去向。
東山中心小學隔壁一家企業的外墻則堆滿垃圾。附近村民說,那邊原來是外地人租住,后來搬走了,但是垃圾一直沒人清理,堆積在河邊。
再往南走一段路,有一家工廠,河邊生產車間僅用黑布遮蓋,黑布外都是白色粉末,將河岸覆蓋。離這家工廠不遠,我們發現了第二家養豬場,兩三幢平房,老遠就能聽到豬的叫聲,牲畜的排泄物通過渠道排入河中,臭味四溢。
第三家養豬場是在南洋村和錦扇橋村的交界處。兩村以一條水溝為界,養豬場在水溝邊上,水溝臭味熏天,幾乎已經淤積。住在對岸的魏女士說,養豬場說是要搬,也拿了補償款,但是到現在還沒有搬。
“養豬場隔壁還有個家具廠,噴漆味道非常大。”魏女士說,她一直想投訴對岸的企業,臭味讓人無法忍受。而且對岸企業有好幾家,也不知道哪家企業還經常晚上要焚燒東西,她根本無法入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