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在眾多媒體的報道下,溫嶺的大白菜成為一個關鍵熱詞。
這樣的熱度,引來一家家愛心企業從全國各地來到溫嶺緊急收購大白菜。
盡管如此,依舊沒能從根本上改變大白菜賣出“白菜價”的事實。
而這并不是溫嶺大白菜第一次遇到這么猛烈的“寒流”,2009年,白菜價格就曾跌到過谷底。
有菜農說,種白菜就像一場賭博,一邊押著“天”,一邊押著“人”。賭贏了,利潤翻好幾番,賭輸了,血本無歸。三五年之間,一個輪回,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周期律”。
菜農們希望,政府能否出出主意,讓他們安安心心種菜,不求高利,只求穩當,盡量幫他們避免菜賤傷農的“周期律”。
愛心“團購”接近尾聲
昨天一大早,兩輛紅色大卡車開進了菜農肖學高的地里。
一家來自諸暨的房產公司看到新聞后,特意調來了運輸車,幫老肖解決最后的20畝大白菜。
他們一口氣買了50噸,這幾乎是老肖田里僅剩的“精品”,其他全部“炸開了花”。
“我們按照每斤1.5角的價格來收購,這要比現在的市場批發價高出一倍。”公司負責人彭子原說,所有的白菜將連夜發往諸暨義賣。
至于“炸開花”的白菜,老肖只能任由它們爛在地里。
雖然看著心疼,老肖仍然感到幸運,因為媒體的集中報道,讓他家的白菜成了愛心“團購”的首選。
而隨著這樣的“團購”接近尾聲,其他農戶大都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半年的辛苦化為泡影。
在箬橫這個以農為主的鎮里,滯銷的大白菜就有四五百畝,幾乎占到了溫嶺全市一半以上的量。
菜農說,種大白菜就像一場賭博
和老肖家相鄰的是另一個種植大戶江巨青種植的白菜地。
他的遭遇和老肖截然相反。
從大白菜上市至今,他只賣了20畝左右的白菜,其余的130畝白菜全部留在了地里。
“春節的時候,白菜只有1.5角左右一斤,我哪里舍得賣,一直拖著,結果菜價越來越低。”江巨青說,現在8分錢一斤都賣不出去。
在他的印象里,這并不是大白菜第一次遇到這么嚴重的“寒流”。
有著20多年種菜經驗的江巨清回憶,最近幾年,大白菜的菜價一直不穩定,特別是2009年,也一度跌到谷底。
“溫嶺的菜農種大白菜就像一場賭博,賭注一個是‘天’,一個是‘人’。”江巨青說,賭贏了一畝地能賺千把塊,賭輸了,血本無歸。
江巨青口中的“天”是指從大白菜的上市周期來說,一般山東、上海、寧波等北面地區的大白菜斷供后,臺州的大白菜才開始上市,那時可以賣個好價錢。
不過,今年的暖冬天氣讓外地大白菜上市時間大大延遲,讓臺州的大白菜失去了競爭力。
至于“人”的因素,江巨青認為,今年臺州以外很多大白菜產地得到了政府補貼,當地農民種菜積極性很高,市場一下子就飽和了。
“農民種地既是看天吃飯,也是看人吃飯。”江巨青說,這幾年,大白菜的市場就沒怎么穩定過。
忽高忽低的菜價也讓菜農在大白菜上市時,睡不好一個安穩覺。
政府能否插手“賭局”
如果說這場賭局里,“天”的因素改變不了,那么能不能在“人”上做一些改變,讓菜農吃顆“定心丸”。
有菜農建議政府部門是否可以考慮對本地的大白菜同樣進行補貼,價格接受政府監管。他們不奢求能獲得暴利,只求穩穩當當種地。
也有的菜農提議開展訂單農業,搞好農超對接,讓地里的菜沒“出嫁”前就找好“婆家”。
還有的菜農覺得他們今年“輸”在信息上。
因為直到有人來地里收購,他們才得知外地菜有補貼的消息,如果早點知道,他們肯定不會種那么多。
對于菜農的這些建議,箬橫鎮鎮長助理方斌善有自己的看法。
他分管農業多年,對箬橫這個“農鎮”非常了解,他認為在市場大流通的背景下,人為干預的力量有限,但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菜農種植大白菜這些年幾乎成了一個習慣,不僅僅是因為白菜容易種植,更是因為他們聯系的市場面太窄。”方斌善說,所以接下來,鎮里打算在對農戶培訓中,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種植選擇。
在他看來,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只有讓種植品種和種植輪次多樣化、豐富化,才能盡可能規避市場帶來的風險。
此外,政府可以通過農民信箱及時告知農戶相關農產品的信息,包括買賣、產量、技術等,引導他們理性種植,別再出現某種菜價高,農戶一擁而上的情況。
“當然,農超對接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如果可以對接,箬橫鎮可以和溫嶺幾家大型超市和單位食堂對接,把農產品直接配送過去。”方斌善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