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價格便宜,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一直以來是百姓餐桌上的熱門菜。
不過的今年大白菜卻備受冷落,價格一降再降仍賣不出去,種植大白菜的臺州菜農普遍虧損。
價格
批發價3毛一斤也少人問津
2月21日下午,記者在椒江市區幾家菜市場逛了一圈,發現攤位上蔬菜齊全,種類繁多,其中就有大白菜。據記者調查,目前大白菜在市場上的零售價格為8-9毛/斤,比去年便宜6-8毛。
“今年大白菜不好賣啊,價格低但買的人卻少,今天一上午也沒有賣出去一棵。”說起大白菜,各個攤主都是一臉無奈。
在椒江樂購超市,黃瓜5元/斤、西葫蘆6.68元/斤、豇豆9.98元/斤、水芹菜6.98元/斤,0.98元/斤的大白菜顯然成了最便宜的蔬菜;而在華聯超市,大白菜標價為0.68元,也是所有蔬菜里最便宜的。
椒江農產品銷售點里的蔬菜既可以零售,也可以批發,價格也相對便宜。陳大姐一直做蔬菜批發生意,下午一點鐘,忙了一上午的她開始收拾蔬菜準備收攤。
見攤上堆了很多大白菜,記者便上前詢問大白菜價格。“你是買一大包還是買一棵,一大包3毛一斤,一棵5毛一斤。”陳大姐指了指旁邊的9棵裝大網袋,身后還有很多這樣的大網袋。
據陳大姐介紹,往年大白菜最貴的時候可以賣到1.5元/斤,從2013年年末開始,大白菜價格就持續走低,去年年底批發價還是4毛/斤,現在3毛/斤都無人問津,賣了一天,大白菜沒賣出去幾棵。
農戶
大白菜滯銷,種植戶普虧
臺州蔬菜批發中心是臺州“蔬菜鏈”的第一個出發地,臺州的蔬菜都是先從這里批發出去。由于大白菜滯銷,這里的大白菜大戶都忙著降價,最低的已經降到兩毛錢一斤。
方冬妹今年在溫嶺種了300畝大白菜,今年大白菜滯銷后,虧損已成定局。“我去年種了100多畝,因為賣得比較好,所以今年就包了300畝地,一畝地的成本大約2400元,算上人工費等今年差不多虧損了二三十萬元。”方冬妹苦著臉大倒苦水,“滯銷后,大白菜價格一降再降,現在是賣多少虧多少,心都在滴血。”
離方冬妹不遠的一位大白菜種植戶告訴記者,他運進來14500斤大白菜,賣了差不多一星期就只賣掉1000斤,還是在降價的基礎上。
家住黃巖的大白菜種植大戶黃賢定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大白菜一斤的成本是0.25元,我現在每斤的運費是0.15元,而只賣0.2元一斤,平均一斤要虧損0.2元,種得越多虧得越大!”
記者在批發中心詢問了多位種植大戶后發現,他們都是因去年行情好,今年才大面積種植的。
分析
多種原因造成大白菜滯銷
記者從椒江農產品銷售點多個攤主那了解到,現在吃大白菜的人越來越少了,相比之下,消費者更喜歡吃高山娃娃菜。
附近一家蔬菜批發店的李老板告訴記者,知道現在大白菜不好賣,所以他昨天只進了十幾棵大白菜,就是這樣,也只賣出去了兩顆,而高山娃娃菜卻已經大批量地賣出去了。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見了靜靜“躺”在地上的十幾棵大白菜。
李老板說,今年外地人少了很多,而本地人都喜歡吃高山娃娃菜,大白菜的銷量自然少了很多。
今年的暖冬天氣,也成為本地大白菜滯銷的重要原因。臺州蔬菜批發中心的場主張雷鋒告訴記者,往年一般外地大白菜最遲賣到12月份左右,外地菜斷供之后本地菜開始上市,所以能賣個好價錢,但是去年冬天天氣暖和,外地大白菜貨源一直充足,本地菜上市之后銷路就少了大半。
對此,記者咨詢了臺州市農技總站技術人員董荷玲。她告訴記者,大白菜營養生長的溫度范圍是5~25℃,其種子在20~25℃迅速發芽,日均溫以17~22℃最佳,去年整個冬天低溫天氣少,晴天多,大白菜產量高,供大于求,導致價格偏低。“另外,去年10月份的臺風天氣是導致今年大白菜價格偏低的另一個原因。臺風天使得很多菜農不得不延遲播種時間,最后的結果就是大白菜扎堆上市,加上外地菜貨源充足,一直呈不斷貨狀態,市場充分飽和。”董荷玲說。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張雷鋒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今年來臺州的外來人員急劇減少,那些小攤販本來是大白菜銷售的主力軍之一,而且外來務工人員也是大白菜的主要消費群體。外來務工人員少了,民工學校的食堂也減少了蔬菜需求,再加上今年的酒店行業不景氣,對大白菜的需求也少了,種種原因導致了大白菜的滯銷。”
“過去,大白菜主要是賣給學校、工廠的食堂,一天就能賣出1000多斤,但是春節過后都不見有人來買,不知是什么原因。除了學校、工廠之外,大白菜的另一大主要消費者就是在臺州的外來務工人員,只要價格合適,他們都會大把大把地買。可春節之后,明顯感覺外來務工人員也少了,菜就更加沒人要了。”椒江農產品銷售點的一名工作人員也作出了同樣的分析。
教訓之一
要了解市場行情,切忌盲目跟風
“臺州蔬菜批發中心的大白菜種植大戶,都是在上年蔬菜行情好的情況下紛紛‘擴地種菜’,這也導致了今年市場不好的情況下虧損。”批發中心副廠長陳鋼鋒說。
據董荷玲分析,很多種植戶在前期都處在一個觀望狀態,錯失了銷售大白菜的最佳時間。舉個例子,在大白菜快要成熟的時候,很多販銷戶會到種植戶提前預訂大白菜,比如以3000元買下一畝地白菜,但很多種植戶自我感覺大白菜價格仍然會升,一直不肯賣,導致后續大白菜數量過多。
據了解,大白菜價格也有大小年之分,比如,前年白菜價格就比較低,去年種的人就少,結果價錢又上去了,之后農民們又盲目跟風種植大白菜,導致今年大白菜總量上升,市場處在供過于求的狀態。
教訓之二
菜農要學會關注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
臺州學院經貿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博士、副教授王益萍認為,農民要想收益好,一定得按市場規律,按消費者的需求來種植蔬菜。
舉例來說,現在大家都喜歡吃娃娃菜,因為它綠色、品質好、口感好,消費者就喜歡這樣的菜,而且,現在都是小戶家庭,一棵大白菜十幾斤,要吃很多天,這不符合人們的消費習慣了。因此,本地菜農要轉變觀念,不再只圖方便種菜,要去學知識、改變勞作習慣和生產習慣,只有這樣才不會處于被動局面。
教訓之三
要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今后,我們該如何避免本地大白菜滯銷事件再發生呢?王益萍認為,農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土地,合理利用自己的土地,謹慎選擇種植什么蔬菜,有資源的,不妨實行多樣化種植的方式。
王益萍還給出了一種方法。她告訴記者,本地大白菜滯銷價格低并不是個例,近年來類似事件在各地時有發生。因此,可建議種植戶和合作社,延長產業鏈,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行業,也能降低個人風險。
因為,大白菜具有不可儲存性,所以光靠賣新鮮的大白菜獲得收益,顯然是不科學的,如何挖掘大白菜自身更多的價值,也應該是農民們要思考的問題。現在,已經有人在做的,比如把滯銷大白菜制作成泡菜、咸菜等成品的方法都是不錯的。這些成品菜可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掉滯銷農產品,而且制成成品菜價格更高,相對利潤更大。同時,這些成品菜更易保存,不受季節影響,農民也不用擔心這些菜會腐爛。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