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岙村的房前屋后被破碎的瓦礫鋪滿了,年老的村民不得不扶著墻,慢慢行走。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常被人們用來意指天氣變化在地區上的極大差異。而3月19日晚,路橋區桐嶼街道,突然從天而降的冰雹,幾乎以最猛烈的攻勢集中在鹽岙村,讓生活在這里近百年的村民都直呼“沒見過”。而緊鄰鹽岙村的隔壁兩村村民房屋,則鮮有受損。
這一天,持續了15到20分鐘的冰雹,導致鹽岙村全村255戶村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尤其是瓦片屋頂均被砸爛,后山八成以上農作物面臨絕收。
經過連續五天的屋頂修葺之后,村民們期盼,政策性農房保險能幫助他們盡量挽回損失。
255戶村民住房瓦碎屋漏
3月19日17時40分許,鹽岙村村民陳石兵的母親正忙活一家人的晚餐,中途想起落了樣東西在客廳,便蓋了鍋蓋,從廚房間轉到客廳。
不過是說話間的工夫,越來越沉的天空中,驟然落下豆大的冰雹。因客廳和廚房沒有打通,要趕回去關掉煤氣,陳母不得不出了房門,緊貼著外墻繞進廚房。若是在平時,也就是抬抬腿的路。
陳母的右腿竟被四五顆冰雹擊中,淤青了一大塊,直到3月24日記者采訪時仍未完全消退。“鴨蛋那么大的冰雹,簡直是倒下來的。”陳母說。
92歲高齡的老鄰居陳領香告訴記者,她活了這么多年,從沒見過這樣的冰雹。
就是這場持續了不到20分鐘的冰雹,瞬間將全村村民的屋頂砸壞了。所有向記者反映受災情況的村民都表示,房屋及安裝在屋頂的熱水器不同程度受損,家家戶戶都在換瓦片、修屋頂,必須搶在下雨前修葺完成。
陳石兵給記者算了筆賬,一幢小樓,兩萬多片新瓦,每片0.33元,加上請維修師傅的人工費,花了一萬多元。
村民鄭仙火和鄭普增也反映,置換新的瓦片花了5000多元。
3月24日上午,記者從鹽岙村村民委員會出發,在村里四處走訪,發現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都堆積著碎瓦片,甚至連儲水的大水缸和廢棄的飼料槽周圍都被瓦片堆滿了。
老人們扶著墻,從瓦礫堆上緩緩走過來。他們把記者誤認作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拽著記者的胳膊,要求登記房屋損失。
村民期盼房屋損失也能有所補償
鹽岙村村委會主任蔡仙兵告訴記者,經初步統計,因為此次罕見冰雹災害,全村255戶村民房屋均有不同程度受損,主要涉及屋頂的瓦片。因房屋受損導致的經濟損失,每戶從幾百元到一萬多元不等。
因為受損房屋數量大,對新瓦的需求在過去的五天中突然暴增。村民們不得不從椒江、路橋等地的四五個不同市場購買瓦片,每片價格從0.33元到0.38元不等。到了3月24日,許多村民表示,裝修的小工都找不到了。
桐嶼街道是臺州有名的“枇杷之鄉”。鹽岙村的后山上種著不少枇杷,原本再過一個月左右,新鮮枇杷就要上市了,但雹災過后,枇杷遭受了滅頂之災,還有桃樹和楊梅樹均未能幸免。
蔡仙兵說,全村有農作物種植面積1000畝,預計僅100到200畝有收成,近八成農作物面臨絕收,這些是村民一半以上的收入來源。“本村的種植大戶少,沒人單獨為農作物購買保險,他們也不指望能得到這方面的補償,但農房受損面積很大,而且政策性農房保險,全村已參保了七八年,每戶年付5元保險費,村民們迫切期待,能從中獲得一些補償,以盡可能挽回損失。”
聽說當天,停在村路上受損的車輛均已獲得保險賠償,村民們期待著房屋損失也能有所補償。
房屋瓦片單獨損失未列入保險責任范圍
記者從桐嶼街道辦事處得到證實,鹽岙村的確參加了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雹災過后,也向承保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路橋支公司進行了報險。
昨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臺州分公司對鹽岙村整村房屋受損理賠一事進行了解釋。
分公司非車險/農業保險/三農保險部副經理應飚飚告訴記者,災情發生后,路橋公司在接報案第一時間就已派工作人員進行了現場查勘,初步了解,發現房屋均為瓦片受損,未影響主體構造。
依據《浙江省政策性農房保險條款》,只有如下七種情況能夠獲得保險賠償:房屋兩面及以上墻壁倒塌;房屋屋頂坍塌;樓板坍塌;房屋主體結構毀壞;墻基沖毀難以修復;因洪澇長期浸泡造成墻體損毀;無顯性損毀,經建設部門鑒定應當整體拆除重建。
據了解,浙江省政策性農房保險當初在設計條款時,依據低費率低保障原則,主要考慮房屋主體損失,未將瓦片單獨損失列入保險責任范圍。對于此次損失,保險公司也深表同情,表示將把此次損失情況積極向相關部門報告,盡可能建議把此類損失列入今后的政策性農房保險保障范圍。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