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葉興良
在路橋城區及郊區的馬路上,老年代步車肆無忌憚地穿梭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這些車因不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上牌登記目錄范圍內,所以交警車管部門不能為其上牌照,同時由于沒有合法的登記手續,沒有牌照和保險,這些老年代步車一旦出了交通事故,便很難得到正常的賠償。面對眾多老年代步車上路行駛,執法部門也處在“兩難”境地。
老年代步車成新“馬路殺手”
在路橋區金清鎮,77歲的梁某駕駛一輛老年代步車,因逆向行駛,結果發生了單方事故,造成梁某顱腦挫傷當場死亡;周某駕駛老年代步車至天臺縣泳溪鄉張家山村邊時,不慎翻入路邊的山溝,造成車上2死4傷的重大交通事故……
近年來,因為老年代步車違法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越來越多。
據路橋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全區范圍內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涉及老年代步車的事故占到了總數的30%。
交警分析,這是由于開這種車的大多為老年人,他們在行駛中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足。此外,占道行駛、超速行駛、闖紅燈、隨意橫穿機動車道、逆向行駛、違法載貨載客等現象隨處可見,也給道路埋下嚴重安全隱患。
嚴厲打擊下,老年代步車仍“活躍”在街頭
前不久,路橋交警大隊在城區檢查時查獲了一輛老年代步車,開車的是路橋螺洋街道的余老伯。余老伯說,他買這車是為了載老伴去公園鍛煉。但是余老伯沒有駕駛證,他的車子也沒有牌照,他所能提供的只有收款收據和保修憑證。
據統計,路橋區交警、運管等相關部門從2009年開始一直嚴打非法營運的“四小車”(電瓶三輪車、黃包車、摩托車、殘疾車),每年查扣并銷毀車輛有上千輛。但在檢查中,交警還發現許多老年人開著代步車在街頭載客、運貨。這些老年代步車的儀表盤上顯示車速最高可達50碼,但剎車卻以手剎為主。
在路橋一家幼兒園門口,筆者看到了三四輛電動三輪車,這種車都經過了改裝,駕駛室及后排都有車門,外面還有后視鏡,遠遠看上去就像一輛微型的小轎車。
“我開這個車一年多了,主要是接送孩子。”60多歲的車主周先生說,他花了三四千元才買來這輛老年代步車,時速在20公里至50公里之間。
而在路橋各大客運站門口,每到夜幕降臨,就會看到一些老年代步車參與非法營運。據一位在客運站等著拉活的張師傅稱,這里的客人很多,但因為交警、運管部門的打擊,他也不敢在白天出來拉活。
“這種車價格低、不用辦理上牌手續、不用考駕照、不用加油,還能擋風遮雨,既方便又實用,客運站好多顧客都樂意坐。”張師傅說,如果生意好,他一個晚上能賺到200元。
交警:購買老年代步車前要先咨詢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路行駛。按照規定,只有在《國家機動車產品公告》登記范圍之內的機動車,車管部門才給予掛車牌,不少廠家生產的電動三輪車未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技術檢測,也不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上牌登記目錄范圍內,因此無法上牌。
“駕駛電動車多是一些老年人,他們大都沒有經過正規的駕駛培訓,對車輛的機械性能不甚了解,遇到緊急情況反應遲緩,如果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還會妨礙行人的正常通行。”路橋城區交警中隊民警王輝說。
路橋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稱,電動三輪車、四輪車在設計上并沒有達到國家安全標準要求,有一定的設計缺陷,大多是改裝、超標或加裝動力的電動車,如果發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門會對其進行檢測,屬超標的,那就是按機動車來定性。
對此,交警建議,選購此類車輛產品時,一定要問清產品是否可以上路行駛,如果不確定,最好向有關部門了解核實,或去當地車管部門咨詢后再決定是否購買,以免買到不在上牌登記目錄范圍內的車。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