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理財:想說安全不容易
隨著“余額寶”、“財付通”為首的高回報率互聯網理財產品橫空出世,2013年下半年迄今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堪稱是“互聯網理財”的元年。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網易、蘇寧等幾家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紛紛推出自家理財產品,逐鹿中原。
這些互聯網企業的新興理財產品看似與銀行傳統產品并無大異,但憑借良好的流動性和數倍于銀行活期利率的收益,橫掃了年輕人的銀行賬戶。
相較于銀行理財產品經理的詳盡解釋收益與風險,互聯網理財產品更接近于“傻瓜式”理財,即以簡單直接的回報率作為準繩吸引用戶,極大程度的精簡、弱化了操作流程中風險的外部程序管控與風險提示。
補貼高收益的擦邊球
有公開調研顯示:如今加入互聯網理財的主體絕大多數來自于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更是在“余額寶”這類產品前鮮有投資理財的經驗,在選擇理財產品之前的辨別風險能力并不太強。而其所面對的是阿里巴巴或者百度這樣極擅長市場營銷的互聯網企業,他們貌似沒有太多功夫去告訴消費者其高回報率背后的補貼。
類似于騰訊VS阿里巴巴打車軟件的億元級別補貼,多家互聯網企業推出的理財產品的高收益被指也與企業背后燒錢補貼密不可分。
這類擦邊球的做法實則就是迎合了監管真空期的時間差。盡管通過補貼提高收益率聚攢人氣在線下操作從來都被判不合規,但在現有的監管規則之下,證監會暫時認定此類理財產品銷售各環節均由基金公司完成,而類似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充其量只負責各種流量的導入,因而互聯網巨頭補貼理財產品的銷售手法并未出現違規。
然而,時間差終歸會回歸正軌。一旦補貼被禁,隨之而來的高利率泡沫破滅幾乎指日可待,部分互聯網理財產品承諾的高額收益或面臨沖擊。
軟件盜損的程序陷阱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政策管控型風險的落點和時間往往較難把握。而即便做足了金融監管方面的功課,作為操作平臺的智能終端潛在的風險暗門往往也會讓理財者猝不及防。
不同于各大傳統銀行與證券金融機構推出的APP客戶端和網上銀行,消費者使用余額寶這類產品進行大額貨幣理財時,相關的支付保護和流程安全性被指遜于傳統銀行。
在國有銀行從事多年理財業務的理財師告訴筆者,目前銀行業務中開通網上銀行和理財產品都會建議儲戶同時開通U盾和支付密碼器之類的安全工具作為深度保障,以此確保單一賬戶密碼被竊取盜用后的財務轉移風險。
以用戶數最為廣泛的余額寶為例,如今消費者每日對余額寶賬戶進行管理查看較為便捷,幾乎可以在短短幾步之內完成貨幣的轉賬和支付。與此同時,一旦手機或平板電腦這類移動智能終端丟失被盜之后,賬戶距離被人為外部攻陷也僅幾步之遙。
對于手機設置密碼的用戶來說,竊取者可以通過密碼破解軟件等工具進行突破,而有大量手機用戶甚至并未設置日常手機密碼。要進入支付寶錢包,使用者需得到九位觸點的手勢密碼,一旦這一密碼被旁人獲得,進行此后的電商消費或轉賬則無須其他密碼。
對于被盜或軟件自身風險引發的用戶損失,阿里巴巴方面對余額寶投保了余額寶盜用險,其理賠方式類似于普通的交強險。但對于此類事件的性質界定與后續服務,外界的質疑聲仍舊沒有停止。
被忽視的贖回兌付風險
如今各大互聯網理財產品,背后無不有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公司、基金公司撐腰。越來越多的金融界人士開始在各種場合提醒理財投資的消費者謹慎這類產品的贖回與兌付風險。所謂贖回與兌付,即是將賬戶中存款重新提取出來。
目前主流的幾款互聯網理財產品采取的多是“T+0開放式基金”的贖回方式,究其實質是需要支付寶和基金公司作為先行墊付,從而保證用戶能夠實時取出賬戶中的理財存款。
這類產品的設計邏輯要求支付寶客戶把資金轉入/轉出到支付寶內部的一個指定賬戶,支付寶再與天弘基金在固定時間進行進出賬的差額結算即可,此時才是實際產生資金流動的時候。這也意味著遇到利率突然下滑造成的存款出逃或者電商大促等購買高峰導致賬戶支出峰值,都可能對支付寶的墊付能力造成考驗。一旦墊付周轉吃緊,贖回風險就會急劇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余額寶的合同里已明確寫有贖回條件的意外事項——“當發生‘不可抗力’、‘交易所非正常停市’、‘當時凈收益為負’、‘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開放日發生巨額贖回’以及‘出現技術故障’等情況,基金公司有權暫停贖回業務或延遲贖回到賬時間”的規定。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