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華正在對白果山上的巖石取樣研究。
前兩天,路橋金清的馮先生打進本報熱線88060000說,他老家黃瑯白果村的白果山上,可能有一處火山口遺址,因為他在白果山附近看到過會漂浮的石頭,山上還有大量的柱狀巖石,以及一個碩大的巖洞。
昨天一早,記者邀請了浙江省工程勘察院臺州分院高級工程師汪子華,跟著馮先生一起上山,探個究竟。
“會漂浮的石頭”附近會有火山口?
57歲的馮先生有個愛好——愛看央視科學教育頻道的《地理中國》欄目。
前幾天,他看了其中的一期節(jié)目叫《會漂浮的石頭》。節(jié)目里介紹,出現(xiàn)漂浮的石頭附近可能有火山口。
“我小時候在白果山附近看到的石頭,顏色是焦黑色的,也能漂浮在水面上。”馮先生回憶,山上有大量的柱狀巖石,以及一個碩大的洞口。
昨天上午,記者和汪子華一起,在馮先生的引導(dǎo)下,來到了白果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在白果山的山頂和山腳部分,有大量的柱狀巖石,這些巖石如同切割過一樣,工整有序。
在山的北側(cè),馮先生找到了那個“碩大的洞口”,洞口一半浸在海水里。
“退潮后,人可以走進洞里,這個洞有十來米深。”馮先生說。
采樣觀察后,專家認為火山口遺址的可能性不大
經(jīng)過一番勘探與觀察,汪子華說:“具體的火山口遺址,是很難找到的,但我認為不可能像這個洞這么小。這個洞口是火山口遺址的推斷顯然是錯誤的。”
而在白果山山腳的沙灘上,記者一行并沒有找到馮先生所說的“會漂浮的石頭”。
但在東側(cè)山腳,一片表面有氣孔、青灰色的巖石吸引了汪子華的注意。
“這片巖石很奇怪,有氣孔的巖石可能是玄武巖。”汪子華說,玄武巖是巖漿從火山中溢出后凝結(jié)形成的一種火成巖,“如果是玄武巖的話,這說明火山口在附近。”
隨后,汪子華對巖石進行了采樣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巖石的氣孔只存在表面,里層的巖石并不存在氣孔,“這是火山噴發(fā)時炙熱的火山灰連同破碎的巖石碎屑膠結(jié)在一起,同水泥與砂礫石骨料形成混凝土一樣,其中的巖石碎屑抗侵蝕能力較弱,在海水的物理化學作用下,巖屑被侵蝕流失,留下抗風化能力較強的火山灰質(zhì),形成多孔洞的巖石,與氣孔狀構(gòu)造的玄武巖極為相似。”
至于馮先生所說的“會漂浮的石頭”,汪子華認為,可能是附近礦場里流出來的礦渣。“即使說附近有火山口,也會因為時間的久遠而消失,所以火山口遺址的可能性并不大。”汪子華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guān)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