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出臺的“18號文”算起,我國房地產調控歷史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歷程。而從不同階段出臺的政策來看,隨著從2010年開始“國十一條”、“新國十條”、“限購令”、“新國五條”等號稱史上最嚴厲調控措施相繼出爐,,樓市調控也被認為是進入了“全面加碼期”。然而,十年調控至今,即便屢屢出臺“史上最嚴調控”,為何其調控效果卻仍是差強人意?
近年來,限購、限貸等行政化手段的去留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新一屆政府對樓市調控方向也逐漸發生變化。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走過十年調控,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思路或將迎來轉變,樓市長效機制也正呼之欲出……
“安居夢”遭遇高房價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安居夢”已經成為城鄉居民中國夢的具體內容。18.8%的人將“改善住房”作為今后5-10年最想實現的個人愿望,在各類愿望中列第三位,僅次于“收入增加”和“家人平安健康”。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對中新網房產頻道表示,社科院的調查結果跟我們平時主觀的判斷表現一致。不同于其他的物質需求,住房需求的特點是彈性大,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需求也在不斷提升。
事實上,政府始終在關注全民住房問題,國家領導人也曾在會議多次上強調,要“逐步滿足城鄉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實現住有所居。”
然而,經歷十多年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房價卻經歷了快速上漲,居民購房壓力不斷增加。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1月份70城市住宅價格變動情況顯示,一線城市房價連續三個月同比漲幅超20%,同比漲幅超10%的城市也達到26個。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對中新網房產頻道表示,各地房價經歷了逐月累積上漲,全年的房價形勢已基本定型,房價漲幅過快城市的年度房價調控目標難以完成。
面對大城市的工作和住房壓力,很多人無奈逃離“北上廣”,安居夢遭遇高房價的背后,中國房地產十年來調控效果值得深思。
調控十年房價屢調屢漲
縱觀中國房地產市場十多年來的發展,各項“文件”、“通知”等政策條款相伴而生。從2003年的“121文件”、“18號文”,到2004年的“8.31大限”,土地開始“招拍掛”的交易方式;再到2008年下半年政府“救市”,央行自9月到12月份,連續5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后來,“國八條”、“國五條”……相繼出臺。
據了解,2004年“8.31”大限后,所有土地必須通過公開“招拍掛”形式交易出讓,基本斷絕了土地私下交易的可能。為此,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曾在其博客中提到,壟斷的招拍掛土地政策促使房價跟隨土地價格暴漲。
如今,任志強的預判已經應驗,然而高價地依然頻頻出現,各地“地王”記錄不斷被刷新。僅在2013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就出現多個“地王”,建房成本增加,房價預期再度上漲。
中國房地產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期間房地產開發規模不斷擴大,房產商們“攻城略地、各路拼殺”,實現爆發式增長,房價水平也一路直上。
房價屢調屢漲,因此不斷出臺的調控政策也被指為“空調”,對此,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中新網房產頻道表示,不管是此前出臺的“國八條”還是現在的新“國五條”,樓市政策基本都是采取的“一刀切”模式。政府要利用行政手段介入樓市調控,首先要區分不同的城市,出臺有差異化的調控政策,簡單的“一刀切”難免會出現問題。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