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生在廣州某醫院檢查肝病,結果懷疑肝癌早期,三度接受化療。沒想到,正當他化療后身體虛弱、一家人憂心忡忡之時,另一家醫院判斷為肝吸蟲病。譚先生大為震驚,昨日到該醫院討說法。
昨日下午,記者在某醫院門診部見到了譚先生。雖然三十出頭正值壯年,但他臉色蒼白,每走一步右手都要扶著腰間手術創口。
去年12月初,譚先生在接受常規體檢時被告知“右肝有亮點,建議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于是譚先生來到該醫院肝膽一科做了CT檢查與肝動脈造影,醫院懷疑譚先生得了早期肝癌。
檢查結果出來后不久,譚先生辭去工作,12月就開始接受醫院的化療。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一開始并沒有將自己的病情告訴母親與妻子。2013年1月29日和3月6日,兩度接受化療時,家里人終于得知,母親與妻子很吃驚,心情極度低落。
然而,一家人始終對醫院的診斷結果存在質疑,譚先生在今年7月來到了市內的另一家醫院。經核磁共振與肝臟切片檢查后發現,譚先生“右肝未見瘤組織,最后診斷為肝吸蟲病”住院15天后,譚先生花了好幾萬元的醫藥費后出院。甩掉了肝癌的“包袱”,譚先生卻無半點喜悅之情。
幾個月間,譚先生一家已為化療支付了將近10萬元的醫藥費。譚先生說,3次化療,對他的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除了在每次化療后感到惡心與嘔吐之外,化療還令譚先生的身體虛弱疲勞,精神不振,暫時失去勞動能力。
昨日下午3時,譚先生再次前往該醫院,希望討個說法。
醫務科副科長羅紅彬作為院方代表人,說明院方可能誤診了,不過,目前仍不能排除其患有肝癌的可能性,建議譚先生身體恢復到一定程度,再尋求解決途徑。
他看了譚先生的初始病歷,說其情況特殊,診斷為肝吸蟲比較困難。該醫院每年診斷出幾十例肝吸蟲,但大部分是膽道疾病,并不像譚先生一樣引起肝臟實際占位。根據CT圖的陰影和乙肝患者易發肝癌的情況,醫生容易得出患癌的結論。
譚先生聽后離場,說會尋求解決途徑。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