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醫二院開出中風篩查門診
上周,記者在浙江大學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采訪時,神經內科護士長告訴記者,現在病房里最小的一位病人,才16歲,還是個中學生。雖然人已經搶救過來,但中風面積很大,半邊已經癱瘓,說話含糊不清。
“如果不幸患過卒中,再次發生卒中的風險將比普通人高9倍,這就是個定時炸彈。”浙醫二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樓敏也替這個孩子難過,病人很可能留下后遺癥。
“先天原因,跟年齡、性別一樣,屬于不可控的危險因素,我們無能為力,但還有很多危險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吸煙、肥胖。”樓敏說,今年世界卒中日活動強調“預防”。
哪些人需要預防呢?樓敏拿出一張篩查表給記者看,這是用于評估是否有卒中風險的一張表格。
這張表格,一共有8個選項:高血壓病史、房顫和心瓣膜病、吸煙、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肥胖、很少運動、有卒中或心血管病家族史。
樓敏告訴記者,2011年,衛計委啟動了“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與防控工程”,浙醫二院是基地醫院之一,去年在小營社區進行了篩查,用的就是這張表,完成14287例,其中高危患者3259例,比例高達22.8%。
64歲的陳大伯,就是被篩查出的一位。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發現,大伯的頸動脈一大半都堵上了,狹窄率達到70%,中風風險極大。雖然知道自己血脂有點高,但大伯沒想到血管已經窄成這樣。
“一般來說,狹窄率70%以上,沒有癥狀;或者狹窄率50%以上,但有頭暈、乏力等缺血癥狀,就有手術的指征。”樓敏告訴記者,醫生已經為陳大伯做了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最大一個炸彈拿掉了,但陳大伯依然要定期隨訪,警惕危險分子再度找上門來。
浙醫二院剛剛開出了腦卒中篩查門診,除了對高危人群、中風患者進行隨訪之外,專家也提供中風相關危險因素的咨詢,幫助大家更好地預防中風。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