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受害者家屬,既要忍得住臭罵、還要善解人意,懂得說話分寸和節奏。臨海市交警大隊80后年輕交警陳剛就是這么個角色——
記者 高 波 通訊員 金林偉
1982年出生的陳剛,2006年進入公安隊伍,去年4月份,他才被調到現在的崗位上,短短一年半的時間,經陳剛辦理的亡人事故已有73起,幾乎都是圓滿解決。
“讓家屬發泄情緒,是處理事故的關鍵”
記者事先預約,17日上午進行采訪,恰好陳剛在處理一件事故。
記者了解到事故的簡要情況:16日傍晚,一名騎電動車的老漢從小路拐進省道時,被一輛疾馳而過的貨車撞倒,當場身亡。經查,貨車存在超載現象,而小路與省道的交叉口,有讓主車道先行的標志。這起事故中,雙方都負有一定責任。
記者看到,站在走廊上的陳剛身邊圍著十多人,他們中一有人說話,必然引起所有人的應和,但不管家屬們怎么鬧,陳剛都只是手心向下,示意對方冷靜。陳剛選了其中一名年紀稍大,講話較為穩重的家屬說:“發生這樣的事情,我也很難過。現在肇事司機已經在我們控制之中,如果大家這么多人過去與他發生沖突,造成意外的話,多了一樁事,賠償起來也更加麻煩。”
走廊的另一邊,是肇事司機的暫時關押處。得知肇事司機在里頭,死者妻子忽然沖到門口,哭喊著要見司機一面,盡管有兩個工作人員攔著,但對方仍是將手伸進門縫里想抓肇事司機。在家屬的執意要求下,陳剛將兩名女子帶進關押室。一見到司機,這名50多歲的婦女瞬間情緒崩潰,撲倒在鐵門前痛哭。
得知婦女的身份后,肇事司機“撲通”一聲跪在了她面前,真誠地表示懺悔。十來分鐘后,陳剛帶家屬們離開現場,調解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在民警值班室內,陳剛向記者苦笑說,早上的調解,只是這次事故調解工作的開始,主要目的是讓死者家屬發泄情緒,之后還需要更多次的周旋。
“程序可以冷冰冰,但調解必須人性化”
記者注意到,在調解過程中,陳剛不管是對死者家屬,還是對肇事司機,說的始終是“我們”,將自己放在他們同一角度來說話。幾個小時的調解過程,連事故責任、具體賠償等問題都沒有提及,話題始終圍繞著怎么安頓情緒,怎樣準備下一步處理工作。
陳剛說,“盡管事故責任如何劃分,我們心中已經大致有數,但現在正是家人情緒最激動的時候,這時候同他們講事故責任,必定更加刺激家屬們,肯定不利于日后的調解工作,弄不好當場就引起家屬鬧事。”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內,事故雙方在陳剛的安排下,還要進行多次碰面調解,哪個階段談哪些內容,這些都有講究。
“如果我們僅僅按照事故處理流程一步步走下來,在工作程序上也不算失職,但若不人性化調解,光走冷冰冰的程序,最后只能導致雙方都不滿意,埋下日后的矛盾隱患,我們的工作還算是失敗。”陳剛說。
辛苦換來一聲謝,受點委屈也心甘
在這么多次的事故處理工作中,陳剛積累了不少經驗,同時也受過不少委屈。因為發生傷亡事故,不管哪一方,自然都不可能帶著好心情來交警隊處理的。對于遇難者一方,相比生命來說,賠再多錢也只能是個安慰;對肇事司機來說,巨額賠償經常難以負擔。
9月份,臨海發生一起自行車與轎車相撞事故,騎車男青年當場死亡,而轎車車主當時逃離了現場。當晚值班的陳剛在接到報案后,與同事們立即出動,調取監控、走訪現場,忙了3個小時,終于追查到車主信息,肇事司機也迫于壓力投案自首。
盡管案件很快了結,但是死者是家中獨子,并且家境優越,其父心痛之余,越來越覺得對肇事司機的判處太輕,加上無處發泄情緒,就隔三差五到陳剛辦公室鬧事。陳剛說:“因為理解對方心情,所以他過來的時候,我一直說好話,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為孩子感到可惜,并幫著‘罵’肇事司機。”
當然,在事情處理完畢后,大多數人還是通情達理地向交警道聲謝,“那個時候,覺得之前受的委屈也不算什么了。”陳剛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