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險中介續保率低日子難過 暗撤機構私賣牌照
編者按:當業界普遍以為專業保險中介將搭上開往春天的地鐵的時候,這個在國外保險業占重要地位的舶來品,在國內市場又逐漸被發現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弊端與亂象。繼續率偏低這一“癥狀”下面掩蓋的是其業務員流失率高、忠誠度低,管理不規范等種種“病癥”。這不僅僅涉及到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還關乎傳統保險公司及保險客戶的利益,也是監管者推動保險業改革使命的重頭戲。
不過,業內不乏其他撤機構的保險中介的“傳說”。廣東某中介人士向記者稱,泰合保險銷售公司也處于撤銷分支機構的進程中
就在去年保監會連發多文對中介表示“關照”,不斷有業內資深人士加入保險中介行業,眾人以為保險中介在國內市場即將迎來春天的時候,《證券日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保險中介機構暗地撤銷分支機構、私下賣牌照的現象今年以來星星點點地出現了,保險中介市場似乎有轉入另一個階段的端倪。
從介入到撤出
幾年前,正是看到保險產銷分離的趨勢以及中介市場的機會,傳統保險公司的不少高管紛紛轉戰保險代理機構。
如新華保險原副總林克屏創建大童保險銷售公司,泰康人壽廣東分公司總經理彭祖勝著手創建泰合保險銷售公司,新華保險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馬志堅擔任廣東神華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美亞保險廣州分公司任總經理近10年的彭德智也已加入保險中介機構任職。此外,在中宏人壽任總裁長達8年的林重文去年牽頭設立鑫山保險代理(上海)有限公司的消息也轟動一時。
除從業多年的業內人士主動投靠保險中介外,也有不少人身保險公司出資設立了中介機構。據本報記者統計,自2011年以來,就有包括信泰人壽、陽光人壽、生命人壽、百年人壽、弘康人壽、合眾人壽、前海人壽、國華人壽等公司先后獲批出資成立保險銷售公司。
看似越發壯大的保險中介機構隊伍,卻在一年后“低調”地散發著相反的氣息。記者近日從北京、廣東兩地市場的保險中介機構人士處聽到了相關信息。
“泛鑫事件過后,部分代理公司的日子越發艱難了。”北京地區某代理公司總經理對記者稱,“華康保險代理公司已經撤銷了在北京的機構,人也找不到了。”華康成立于2006年,在國內屬成立時間較早的保代機構,曾連續多年在國內保險代理市場排名第一,還是首批獲得全國性保險代理牌照的機構,此前已在近20個地區成立了分公司。
記者隨后從華康官網找到其北京分公司的信息,按上述人士提供的線索試著撥打其公布的聯系電話,得知對方確實已不是華康了,而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
記者向華康總部求證此事時才得知,其撤銷的并非北京分公司,而是北京電銷中心,北京分公司仍在正常運營,聯系方式不對系官網信息未及時更新所致。
如此看來,華康撤銷北分機構系誤傳。不過,業內不乏其他撤機構的保險中介的“傳說”。廣東某中介人士向記者稱,泰合保險銷售公司也處于撤銷分支機構的進程中。記者查閱該公司官網及廣東保監局的批復信息得知,該公司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其目前已經在浙江、云南、湖北等地設立了12家分公司。
牌照的價值
除撤銷地方機構外,據上述保險中介人士透露,在保險中介市場發展較好的廣東地區,部分保代機構還有私下賣牌照的情況。
保監會今年下發《關于進一步明確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市場準入有關問題的通知》,以提高進入門檻的方式規范保險中介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險中介機構牌照的“價值”。
根據2009年發布并施行的《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保險專業代理公司的注冊資本僅為不少于200萬元;全國性的保險專業代理公司注冊資本為不少于1000萬元。
而今年5月,保監會決定對《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作出修改,將保險專業代理公司的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提升至5000萬元。這一新的門檻相較此前翻了數倍。
不過,根據保監會相關規定,汽車相關企業以及鐵路、旅游、交通運輸、銀行、郵政等企業,投資設立保險專業代理公司的注冊資本可以低于5000萬元,但不低于1000萬元。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