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不斷有讀者反映,溫州市區人民路白馬服裝城門口的行道樹上掛著一個籮筐,筐里有一名小男孩,不時哇哇大哭。下雨天,孩子仍撐著把雨傘待在籮筐里,看著很可憐。
“是誰對孩子那么殘忍?”讀者們對此表示了憤慨。
但將孩子放進籮筐的,正是他的爸爸,41歲的四川人袁舟明。
實際上,這對父子時常引起媒體關注(溫州晚報2013年1月31日曾報道《行道樹上,那個拴著的3歲男孩》):3歲時,袁舟明一邊擦鞋一邊把孩子拴在了樹上;這回,孩子又被囚入掛在樹上的籮筐內。
但令人意外的是,附近不少店鋪營業員卻支持這種做法。在他們看來,這名小男孩異常頑劣,經常攔著行人打鬧,到各家店鋪里搗亂,甚至“小偷小摸”。這小男孩還抱過路美女的大腿,惹得尖叫聲一片。一些營業員因此叫他“大腿哥”。
究竟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14日,記者采訪了“籮筐爸”袁舟明。
袁舟明今年41歲,來自四川蒼溪縣。10多年前,來到溫州,曾在市區葡萄棚一家鋁制品廠打工,廠子倒閉后,以擦皮鞋、開摩的為生。
5年前,袁舟明和同在溫州的一個四川女子結了婚。
小袁2009年生,出生時身帶兩個腫瘤。
8個月時,母親出走。
兩歲時,由父親用竹簍背著四處謀生。
3歲時,被父親拴在了樹上。
4歲時,被父親放入籮筐,掛在樹上。
為什么把孩子放在籮筐里?
記者:為什么要把孩子放到籮筐里?
袁舟明:我也沒辦法,我得開摩的去賺錢,孩子沒人帶又會亂跑。前些天,他從妙果寺跑到了西站那邊去玩,我找個半死都沒找到,后來還是有人報警把孩子送到水心派出所去了,民警都認得他,然后通知我去領人。因為他之前跑丟了好多次,都是被人送去派出所,算是那里的熟人了。
老這樣跑丟了肯定不行,我這才想了這個辦法,當我出去跑車時,就把他放在樹上的籮筐里,前幾次籮筐掛得矮了還不行,他又會跳下去,安裝到一米五高左右,他才不敢跳。等到一單生意做完,我再回來把他抱下來。
為什么不讓親朋幫忙照看?
記者:孩子多大了?為什么不讓其他親人朋友幫忙照看一下?
袁舟明:孩子是2009年出生的,今年4歲半。孩子早產出生時檢查出有敗血癥,花了很多錢才醫好。孩子他媽見家里窮,在孩子8個月大時就走掉了,后來再沒有聯系過。
我老家只有個70多歲的老母親,帶不了孩子,兄弟都在外地打工,連自己都顧不上,所以我只能獨自帶著孩子謀生,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到這么大,我在干活時怕他跑丟了,只能捆著他。后來,有媒體幫忙找了家幼兒園,讓孩子免費入學,現在算是好多了,他只有放學放假時才跟著我。
為什么不把孩子放家里?
記者:有人說你這是作秀求關注博同情,本來可以把孩子放家里,卻偏偏要掛在樹上。
袁舟明:我沒有那意思,我租在一個地下室里,那里房租便宜,一個月才120元,只有十來個平方米,四面都是墻,沒有窗戶。孩子老待在那里不行,空氣很差,而且他又太調皮,有一次我在睡覺,他把一個小電器都弄燒起來了,幸好我在家,不然說不定出人命了。
不知道該怎么樣教好孩子
記者:聽說有人給孩子取了外號叫“大腿哥”,說他專抱過路美女的大腿,你知道這事嗎?
袁舟明:這都是他們說說的,孩子是挺喜歡抱人家大腿,不過并不是專挑美女抱,而是男女都抱,有時候抱了女的大腿,女的大喊起來被周圍的人聽見了,就叫他“大腿哥”。
記者:我剛剛在附近問了一圈,幾乎所有的店老板都說這孩子太會搗蛋,現在遠遠看到他都害怕。你怎么看這事,是不是與你的教育方法不對有關系?
袁舟明:關系應該是有的,但我得賺錢啊,不可能一直盯著他。經常有人向我告狀說孩子又搗蛋了,我只能教訓一下他,孩子在街上哇哇大哭,很多路人又來說我:“這孩子是不是你親生的,打這么兇?”我說怎么不是親生的,他太調皮,我只能教育他。有時候幼兒園老師也說他不太懂事,我也很無奈,不知道該怎么樣教好他。
只希望孩子不哭不亂跑
記者:孩子再這樣下去,可能不利于成長,有沒有想過找個好心人托管,好好教育。
袁舟明:我也有考慮這個問題。前陣子,有個洞頭老板來找我,說我的兒子機靈,他沒有兒子,想把孩子帶去當兒子,會給孩子找好學校讀書,還會給我20萬元錢。我想,我今年40多歲了,好不容易有個兒子,我要是這樣把兒子賣了,以后人家要是不讓我見孩子,孩子又不認我,我就只能一個人孤獨到老了。
記者:孩子現在疏于管教,長大后萬一誤入歧途,你以后不是更苦惱?
袁舟明:我現在只希望他能不哭不亂跑就行了,以后,我想多攢點錢,把孩子送去一個全托的學校。至于他長大了會怎么樣,只能靠命運安排了。
記者手記
誰來為“籮筐娃”照亮未來?
41歲的袁舟明,佝著背,黑黑瘦瘦的,手上長滿老繭,看起來更像50多歲。聽完他的自述,我感受到了他的艱辛和無奈。
4歲的小袁,稚嫩好動,記者采訪時,他一刻也沒閑著,一會沖向過路的孩子拍個肩膀,一會搶走記者的筆記本,拿筆劃了幾畫,然后往大馬路上扔去……
而袁舟明手拿細竹條,一直跟在小袁后頭,小袁一搗蛋,袁舟明便會舉起竹條,竹條還沒舉過頭頂,小袁條件反射似的哇哇大哭,竹條一放下,不用一秒鐘,哭聲就止住了。小袁又笑著跑到邊上繼續搗蛋。周而復始。
采訪結束時,袁舟明說,他會盡量不把孩子關在籮筐里,因為很多人說他虐待兒童。
但是,孩子從籮筐里出來后,他將來的路又將何去何從?這或許也是眾多貧苦打工家庭和頑皮孩子共同的難題。
《溫州晚報》供稿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