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溫嶺市漁政站站長崔春友收到了一條來自東海的消息:正在東海作業的浙嶺漁60072號船又捕獲了一批魴頭魚。崔春友翻出之前拍攝的手機照片,屏幕上的魴頭魚鱗片完整,通體鮮亮。“這樣的魚,價值比拖網船捕到的高多了。”浙嶺漁60072號是一艘延繩釣漁船,今年7月,溫嶺共有5艘這樣的船隨著開漁號角駛入大海。
“發展延繩釣漁船,最主要目的是保護日漸枯竭的海洋漁業資源。”溫嶺市海洋漁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5月,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通報:春汛后期,浙江沿海大部分地區無魚可捕。與此同時,浙閩兩省100多位船老大聯名建議,主動要求延長休漁期。
相比“大小通吃”的拖網作業漁船,延繩釣漁船使用長達數千米的延繩釣具進行作業,這種釣具小魚無法“入口”,只針對一定體型的大魚,每年可減少損害幼魚6000噸。此外,新型的漁船更加節能,以220千瓦單船機械延繩釣為例,釣船每消耗1噸柴油,可獲產值兩萬元,而拖網船的單位產值僅為0.69萬元。
盡管在產量上略遜拖網船,但延繩釣漁船的效益更高。“拖網船在有礁石的海域沒法下網,釣船就沒有這個限制。另外,釣上來的魚產品完整度高,價值更大。”浙嶺漁60072船業主江海勇說,他的魚全都直接賣往臺灣,平均每天有1.5萬元的收獲,運氣好的話,收入能達到3萬元每天。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