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用戶取款卡剛剛在×××刷卡消費×××元,已授權通過,如有疑問請撥打×××查詢。”這樣一則“刷卡消費”短信讓不少人“著了道”。如果您回撥電話的話,騙子會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你有人可能竊取了你的賬戶,或直接冒充公安機關、法院工作人員,以您的賬戶涉嫌洗錢,假稱將您的錢“轉移到一個安全賬戶”為由,把您的存款“忽悠”到騙子兜里。中獎短信,撿錢騙局……行騙招數不斷翻新,上當的人也層出不窮。盡管媒體反復提醒,為什么騙子的伎倆還是屢屢奏效?民警在此為您提醒。
騙子把握心理弱點
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些關心的問題,抓住這一點最容易讓人因著急失去理智。上述短信騙局就是利用了人們對自己錢財的關切,而中獎之類的騙術則是抓住了人們想發橫財的心理。說親屬在外患病急需錢財,是利用了對親人的關切,老人們最容易上這一類的當。還有一些人好奇心特別強,聽了騙子的話,可能自己并不相信,但就是特別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從而給了騙子機會。
五大心態易被忽悠
貪婪這是許多受騙者共同的心理特征,許多騙子會拋出一些小利益作誘餌,如果愛貪些小便宜,希望不勞而獲,夢想一夜暴富,就有可能受騙。
僥幸有些人在受騙的過程中已經覺出情況可疑,但還是存在僥幸心理,認為這種碰到騙子的事不會“攤”到自己身上,有一種“萬一中獎是真的呢”的想法,輕易嘗試從而上當。
輕信這是許多老年人、孩子易受騙的原因,他們往往警惕性比較差。對于騙子的偽裝,不能冷靜理智地做出分析,往往信以為真。
猶豫有些人平時做事優柔寡斷,別人這么一說就覺得這樣有理,那么一說又覺得那樣也對,這種情況最容易被騙子利用。
從眾很多人都有一種從眾心態,獨自一人處于某種環境中,可能會警惕性很高,不易上當。但如果還有其他人一起,就會覺得比較安全,別人怎么做,自己也會跟著怎么做。很多騙局中都會有托兒,他們的作用就是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誘你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