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主力軍
在教育程度方面,北京的街頭無償獻血者中,初中以及初中以下學歷的獻血人群比例為25.64%,高中包括技工、中專以及中技等占比35.37%,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占比38.99%。
而從無償獻血者的職業分布來看,除掉獻血者提供資料的“其他”部分,工人占比12.67%,農民占比2.2%,商業以及服務業人員占比最高,為43.25%,學生和軍人分別占比34.06%和7.82%。其中學生及商業和服務業人員共同占比大約77.31%,顯然是獻血人員中的主力軍。
在蘭州,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無償獻血者比例為17.05%,高中及技校學歷所占比例為26.45%,大學專科以及以上學歷的獻血者所占比例達到56.5%。
從職業方面,蘭州地區學生獻血者比例高達44.47%,幾乎占到所有無償獻血總數一半的比例。工人占比9.21%,企業職員等占比12.13%,農民占比4.53%。
臺州的統計結果顯示,無償獻血者受教育程度分布在初中和高中(含技校)學歷的人群占獻血人群68.32%,專科及中專學歷人群占21.73%,其他受教育程度人群占9.95%。
與其他城市略有不同,臨汾的統計結果顯示初中以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獻血者占比為43.28%,高中等文化程度的獻血者比例略低,為33.18%,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更低,為23.54%。
洛陽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分析洛陽地區2002到2011年采血量和無償獻血者的構成變化,得到工人和農民是獻血人群的主體的結論,而且農民組的增幅較顯著:從2002年7. 88%的比例迅速上升到2011年30. 72%。
北京地區無償獻血者數據統計中的婚姻狀況統計也值得注意。結果顯示婚姻狀況在無償獻血者志愿者中也有鮮明的區別,無償獻血者已婚人群的數量為9.7萬人,而未婚者的數量達到30.5萬人,是已婚群體的3.1倍。這與年齡特征契合。
除去性別的因素,學生顯然在中國大多數地區都是無償獻血隊伍的主力軍。年輕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好,獻血后身體恢復能力更有優勢,同時社會服務意識較強,還有他們更多地接受到先進理念,都是更愿意參加無償獻血的原因。此外,學生成為主力軍顯然也與國內諸多高校經常組織大學生進行獻血活動有關。
公務人員比例偏小
2011年河北省內初次獻血者的職業分析中,大中專院校學生占到34.79%,農民占比為14.32%,企業職員占比為12.31%,而公務員、醫生以及教師的獻血比例則更小,均沒超過獻血人數的3%。
新華社2010年的消息顯示,昆明市公務人員參與無償獻血的比率,僅占全年無償獻血人數的0.92%。與之對應的是多數地區無償獻血均依靠學生或者農民工,這兩個群體平時確實比較穩定,但是一旦遇到寒暑假期以及農民工春節返鄉潮,無償獻血就可能很快出現“血荒”。
在蘭州地區的義務獻血比例統計中,公職人員與農民基本相當,所占比例為4.83%。“在職業分布上以學生和其他職業者為主,公務員等公職人員所占比例很小,與近年國內本溪、長沙等地的報道情況基本一致。”
針對這一狀況,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行業愈加多元化,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異軍突起,從業人員的比例迅速提高,因而這個群體的獻血者比例相應增加。與此同時,軍人、公務人員、醫務人員以及教師等公職人員的比例則在從業結構中發生變化,所占比例明顯降低,相應地逐漸退出無償獻血隊伍的主力位置。而這恰好契合了社會發展中職業結構的變化狀況。
在臺州地區,40歲以上人群及高學歷人群獻血比例明顯偏少,分析認為這個群體大多集中在國家機關以及事業單位中,他們應酬多、運動少、工作壓力大,所以建議通過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這個群體的獻血比例,把他們發展成為獻血的人群。
對于統計中農民群體的比例問題,蘭州地區的分析認為,農民限于自身的特點,不容易也沒有條件接觸到獻血的有關知識,加上采血站和采血點大多數設在城市,不方便農民參與獻血,因此農民無償獻血的比例基本與更早期的比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