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 攀
昨天是第七個全國“無車日”。我市在主城區3條道路上設置了“禁行區”響應“無車日”的節能減排號召。
不過,從實際效果看,禁行作用有些“縮水”。椒江、黃巖兩條禁行路段,機動車仍隨意穿行。這也引發了市民“無車日”對機動車禁行意義的討論。許多市民認為,禁行對于“無車日”環保理念的宣傳要大于其帶來的直接減排效果。
昨天中午12時左右,記者駕車來到椒江區江濱路,這一路段從輪渡路路口到解放北路路口是機動車的“禁行區”。
不過記者在兩個路口都沒有看到“禁行”指示標識,私家車仍然自由出入該路段。
“早上七八點鐘的時候,有交警來引導車流。臨近中午的時候,可能是由于雨越下越大,車流量多了起來,禁行被取消了。”解放北路路口一家便利店的工作人員說。
黃巖和椒江的情況差不多。昨天有黃巖網友在微博上發了一張圖片,本是“禁行區”的縣前街(勞動北路路口到環城西路路口),盡管路口中央設置了明顯的“無車日無車路段”標識,可很多私家車視而不見,隨意進出。
相比之下,路橋的“禁行”效果明顯。昨天下午3時許,記者在金水路(商海南街路口到銀安街路口)看到,兩個路口都設置了警示標示,還放上了路障。“禁行區”里只有自行車、出租車進出。
昨天風雨很大,對于有些“縮水”的“禁行”行動,有市民表示理解,也有市民認為“禁行”對于環保理念的的宣傳意義要遠遠大于它的實際作用。
“現在的機動車保有量越來越高,城市交通也越來越擁堵。”路橋區交警大隊大隊長尹紹輝表示,“無車日”設置“禁行區”的作用更像是一個“廣告”,目的是倡導市民多步行、騎自行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市民認為,禁行更大的意義在于對環保理念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