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垃圾成堆的角落已經種上了小樹小草
記者 胡劍 文/攝
鴻洲大道位于椒江洪家街道,在現在的75省道大環線沒有貫通之前,這條道路承擔著重要的交通壓力,每天往返椒江和路橋的各式車輛,都需要從此經過。
慢慢地,隨著75省道大環線和中心大道的貫通,這條原本繁忙的交通線就失去了以往的風采。
在最近的10年時間里,隨著道路兩側居民房的不斷增多,各種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筑也開始冒了出來,道路兩旁的垃圾開始多了起來,路面也不再那么干凈了。
這其中,河頭陳村的1公里多路段上,臟亂差情況尤為明顯。用當地村民的話說,這個路段是蒼蠅、蚊子的“產房”,不管天熱天冷,總是會滋生不少的“四害”。
于是,在全市的“多城同創”中,該路段就被列入了重點整治名單。
可是,這么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怎么解決?
洪家街道會同河頭陳村村委會一致認為:按“多城同創”要求來,該怎么整治就怎么整治。
從8月初開始,河頭陳村村委會就多次到椒江區交通局協商,請專家幫忙拿出道路搞干凈的主意。在椒江交通局的支持下,9月初,路面潔化工作開始。
第一天,用了整整6卡車,把道路兩側已經堆積了十多年的生活垃圾全部清理干凈;
第二天,路邊居民房前違建亂搭的棚子全部拆除;
第三天,路邊的雜草全部拔掉……
不到一星期,這條路變得寬闊許多。
昨天,記者在現場轉了一圈,發現以前堆滿垃圾的區域已經改造一新:角落里種上了小樹小草,相對平坦一些的地方澆筑了水泥,使得道路寬了近半個車道。
為了能讓道路美化的成果保持住,村委會還專門制定了一份村民公約,告知村民要愛護村容村貌,做好環境衛生的門前“三包”。
讓村委會干部感動的是,村里81歲的老人陳英招還主動請纓,提出只要自己身體好,就坐在馬路邊,看到有人在路上亂丟垃圾或者停車不規范,都會上前勸導。村委會主任陳士多告訴記者,有一天晚上10點多了,陳英招老人還拿著工具,在清除路邊電線桿上的“牛皮癬”。
“還是那句老話,村子是我家,衛生靠大家。相信村里的這些變化,會讓所有村民都覺得有面子。”陳士東有一個愿望,希望以后有人開車路過鴻洲大道河頭陳村路段時,都停下來看看,因為這里會成為全村一道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