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高管陳怡的落網,部分保險中介機構的內控漏洞以及保險中介行業多年沉積的風險隱患也日益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之中。
監管“利劍出鞘”
泛鑫事件除了讓受騙的消費者承受經濟利益損失,保險行業的聲譽也因此而遭受重創。保監會近日對人身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進行風險排查。按照保監會要求,人身保險公司應對通過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銷售的保險期限超過一年的個人人身保險業務開展全面風險排查,重點是保費收入短時間內增長迅速、銷售過程中向客戶承諾高收益、將保險產品混淆為理財產品、客戶回訪成功率較低、客戶信息不完整等問題。
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排查工作重點在于是否存在銷售保險以外的金融理財產品、非法銷售金融理財產品、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侵占或挪用保費和保險金等違法違規行為。”
排除風險隱患
實際上,我國保險中介尤其是保險代理一直以來都因“小、散、亂、差”而備受詬病。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各保監局共檢查8家保險公司的88個基層保險機構,其中省級公司35個、地市及以下基層機構53個,延伸檢查車商、銀郵等保險中介機構85家。查實保險公司利用中介業務渠道弄虛作假,非法套取資金2583.79萬元。“保險中介接受保險公司或保險消費者的委托開展保險業務,不承擔保險條款的責任,不是負債性經營,因此不具備一般意義上金融類機構對資金進行杠桿化操作、進而產生風險外溢傳遞效應的必要條件,其經營特點決定保險中介領域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然而,保險中介領域一旦出現風險性問題,勢必影響保險中介市場的穩定運行,乃至整個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險專家稱,管控防范保險中介領域風險要堅持按照“抓早抓小、從重從快”的原則,切實守住保險中介領域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認真開展代理市場清理整頓工作,最大限度排除市場風險隱患。
本報綜合
投保指南
5招規避騙保風險
甄別保險中介機構規范的保險代理公司不會與你簽訂任何理財協議,也不會承諾任何額外的收益。而保險經紀公司,除了保單之外,只會簽署一份經紀委托協議。
對保險經紀人資質進行認證保險經紀人都具有從業資格證,每份證件都有編號,可登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網站,驗明真偽。
不輕信經紀人口頭承諾切記投保能夠獲得的保障和收益,均與保單一致。
主動核實保單的真實性若對保單存有疑慮,可以向客服(95開頭)求證保單的真實性、收益情況。
認真對待回訪電話若保費已經繳納5天,仍未接到回訪電話,應主動聯系投保的保險公司進行保單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