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肥胖、多毛、月經紊亂等癥的女孩要篩查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婦科生殖內分泌專科主任楊冬梓
文/羊城晚報記者張華通訊員王海芳
女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性激素大量分泌,身體便會發生巨大變化,比如乳腺發育,發胖,長陰毛,來月經,也會容易長“青春痘”。然而,婦科專家卻指出,如果女孩子的這些癥狀比較明顯,尤其是兩年后月經仍不正常,那么就應該考慮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簡稱PCOS)。在2013年兩岸三地多囊卵巢綜合征研討會上,婦科專家強調,青春期發育的生理變化與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癥狀十分相似,很多家長及女孩子誤以為是生長發育的“正常現象”,從而忽略了真正的疾病,延誤了治療時間。
多囊卵巢綜合征“蒙”了女孩
最近這幾年,在臨床上,婦科醫生遇到越來越多的患上多囊卵巢綜合征的青春期女孩,她們往往因為月經不調來看醫生,比如月經稀稀拉拉,甚至閉經。實際上,在此之前,她們就已經出現了各種“癥狀”,只不過,這些癥狀與她們在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以至于她們從未想到自己是患了多囊卵巢綜合征,直到月經不正常持續太久才來看醫生。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婦科生殖內分泌專科主任楊冬梓指出,如果在青春期,女孩子出現以下三大癥狀時,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特征一:肥胖、黑棘皮癥
女孩在10-12歲時開始進入青春期。隨著卵巢的迅速成長,雌激素水平持續上升,乳房、外生殖器、陰毛等逐漸發育,最后出現月經初潮。
這一切變化都是女孩“長大成熟”的標志,家長以及女孩子們自己也習以為常。然而,所以,青春期開始出現的多囊卵巢綜合征(因為脂代謝異常)往往會伴有肥胖,并且這種肥胖開始于四五歲的時候,在青春期逐漸加重,到月經來潮的時候,體重會快速增長,因而常常會長成“虎背熊腰”的狀況。
其次,就是黑棘皮癥,在這些女孩子身上還會出現天鵝絨樣的、疣狀的、色素過多沉著的皮膚,尤其是在頸部、腋窩、乳房下方以及外陰、腹股溝和其他的身體褶皺處。這其實是一種因為胰島素抵抗而引起的皮膚上的“特別標志”。
●特征二:多毛、痤瘡
由于多囊卵巢綜合征,使得體內雄激素過多,這種高雄激素血癥表現為多毛、痤瘡,或伴有男性化變現。大約有60-70%的患者會出現多毛現象。楊冬梓說,多毛是指“性毛”的增多,比如上唇或頦下,乳暈周圍、中下腹中線有粗長、黑硬的毛。這種多毛與體表毫毛過多存在較大的差異。
同時,還會因為雄激素分泌增多,刺激使皮脂腺囊增生肥大皮脂產生增多出現痤瘡,這種痤瘡分布在面部、額部、顴部、鼻周等部位,甚至可及頸部、胸背部。輕者呈小粉刺狀,重者則出現皮膚的坑坑洼洼。
值得注意的是,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痤瘡與一般青春期痤瘡是不同的,前者常伴有皮膚粗糙、毛孔粗大,具有癥狀重、持續時間長、頑固難愈、治療效果差的特點。
●特征三:月經稀發、月經不調
青春期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月經模式主要表現為月經稀發(月經周期35天至6個月)、繼發性閉經(停經時間≥6個月)或原發性閉經(16歲尚無月經初潮)、不規則子宮出血(月經周期或經期或經量無規律性)。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青少年通常初潮月經年齡正常,但是大多數患者從初潮開始,月經就不規律。有的人表現為閉經(停經時間≥6個月)、月經稀發(月經周期35天至6個月)、經期不規則且無排卵的周期月經,也可以表現為嚴重的月經失調現象。
楊冬梓指出,研究顯示,青春期月經稀發的女孩,如果還伴有多毛、肥胖、痤瘡等癥狀,同時還高雄激素,那么大約有45%-57%的比例屬于是多囊卵巢綜合征。
肥胖、多毛、月經不調要篩查
青春期高危人群(如肥胖、多毛、月經不調)進行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篩查。與成年女性不同的是,專家建議,診斷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時,患者應同時符合3個指標:(1)即初潮后2年仍存在月經稀發或閉經;(2)超聲下多囊卵巢改變;(3)高雄激素血癥。
許多青春期女性在初潮后都會出現月經不規律,大約85%的女性在初潮第1年的月經都是無排卵的,但絕大部分在初潮后2年出現規律排卵,持續無排卵女性可能是發生青春期PCOS的高危人群。
由于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終身疾病,在青春期的時候發病,突出表現在肥胖、多毛、痤瘡以及月經紊亂。而在成年后,往往因為不排卵而患上不孕癥。
那么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多囊卵巢綜合征該如何治療呢?楊冬梓說,一旦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成立,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糾正月經紊亂和控制多毛,可以口服避孕藥,這里不是為了避孕,而是用于治療,比如達到抗雄激素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生活方式的調整。比如體重控制,加強運動和適當節食,如果發現有糖耐量異常,則還應考慮糖尿病前期的治療。最后,專家提醒,由于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是無法根治,因此,患者還需要定期復查及根據病情調整不同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