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牛奶中被以增強蛋白質為名混進了“三聚氰胺”,成了問題牛奶,當前的心理培訓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令人擔憂的現象。
這是一個風云變幻、人心浮躁的年代,也是一個心理培訓視野蓬勃發展的年代。在當前這樣一個學習型社會中,以幫助人成功快樂為目的的心理培訓市場非常活躍,可以說,這些培訓,對于一些有著自我認識與發展需要的個體而言,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但就如牛奶中被以增強蛋白質為名混進了“三聚氰胺”,成了問題牛奶,當前的心理培訓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令人擔憂的現象。
美化培訓教師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講出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人們更信任專家和有經驗的人的話。當前的心理培訓市場中,有一些是有著豐富的專業經驗與人生經驗的教師,他們常常從專業的視角出發,深入淺出地探討人們的心靈問題,從而成為培訓業的名師。但是,也有一些人,本來沒有什么專業基礎,但看到培訓市場很大,便用廣告將自己包裝成所謂的“大師”或“導師”,雖然并無甚特長,但卻資格證眾多,還多冠以“國際認證”為名,其實,在培訓市場上許多所謂的“國際認證”,其實質也就是參加了某個學習班然后交錢買來的而已,就相當于中國的許多產品交點錢成為“某某推薦產品”、“某某國際知名品牌”一樣,并非真才實學的證明,只不過是買過來一個個名頭壯壯聲勢而已,但一些參與培訓的人卻因為不了解其中內幕,而對那些“國際級”的培訓教師崇拜不已。
神化培訓效果
一次簡單的學習培訓,能解決什么問題?能改變你的一生嗎?很多人會有如此的問題,可以說,或許有些培訓對某些人會有一些改變和影響,但如果“打包票”說某種培訓可以普遍性地導致人們的成功,那就應該是天方奇譚了,因為如果真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其實應當早就在中國的大中小學鋪開了。讓人們獲得更多人生理念和謀生手段,本來就是學校教育的任務,有這樣的發現和技術的話,早就應該進入學校系統了。但是,在很多培訓的廣告宣傳中,卻常常對培訓效果夸大其詞,甚至神化培訓的結果。然而,這種做法在市場上確實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社會上太多的想走捷徑成功的人了,而這些人也往往受這種廣告所蠱惑,成為參與培訓的人。
強化培訓費用
弗洛伊德說過,不收費的心理治療,對患者是無益的。心理培訓當然要收費,這本不是問題,但問題是有些培訓是高消費。在廣州、上海等一些培訓項目中,幾天的培訓內容,在培訓費用上卻是動則幾千甚至幾萬元人民幣。可以說,如果這僅僅是一種簡單的你情我愿的市場行為的話,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有些人卻利用了一些類似“傳銷”的手段,以學員發展學員(他們常常用“感召”之類的詞匯),利用一些心理技術來以此斂財,這就喪失了心理培訓最初的心靈體驗、自我提升的目的了。
極端化培訓理論
培訓市場的一些流行的理論多源自心理學等學科的基礎發現,但是“可信的不可愛,可愛的不可信”,原本科學研究的結果并不足以引發大眾的注意力,所以,培訓者常常將這些理論極端化,以刺激和吸引大眾,所以,在培訓市場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有著“偏執狂”特征的所謂理論。例如,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生理疾病與情緒有一定的關系,比如壓力大的人容易感冒等等。但是,這樣的結論并不足以吸引人,有些培訓師便將這一發現極端化,認為身體疾病和人的情緒存在一一對應關系,比如是憤怒和恐懼導致了肥胖,批評和內疚引發了關節炎等等,這就基本屬于無稽之談了。真理與謬誤之間,往往只有一步之遙。所以,對于一些所謂培訓師的新理論、新發現,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則聽信了這些言論,對自己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了。
這是一個心理培訓蓬勃發展的年代,也是一些心理培訓機構利欲熏心的年代。既然我們一直信賴的打著國家免檢產品的美味牛奶中,都可以混進對人體有害無益的三聚氰胺;那么,在目前還不規范的心理培訓市場中,各種各樣的影響心理學專業聲譽的現象出現,也不足為奇,因此,我們應該提高警惕,以保護我們脆弱而向上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