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是特殊的路
(人物:李橋,46歲,濟南人,中等學歷,建筑承包商。)
李:我自認為發達的原因得益于名字中的這個‘橋’字。在我眼里,所有的橋看起來都很美,因為它連通起一條路,實現了跨越。現在人人都在談意識,這就是我的橋梁意識。
“事實上,橋就是路,是特殊的路。當人無路可走時,就必須跨越;無論萬丈深淵,還是湍急河流,一座橋橫過去,路就暢通了。若以此論,沒有一條路是通達的,除非有了橋,在路與路之間,橋是終點也是起點。”
記:“可建橋需要很多材料,碰巧一個人沒有這些材料怎么辦?”
李:“如果他一上來就盯著大梁,或許真的沒這個材料。可建橋不光靠幾根大梁,還有別的東西,這些他或許會有。因為在很大程度上說,人生的橋梁都是借助來的,不是搭建好的,所以,即便是一個人兩手空空,也不意味著沒什么材料可用。”
記:“能說的再具體點嗎?”
李:比如我經常遇到些小困難,我努力克服它們、擺平它們,遇到大困難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即使遇到了,也沒有那么大。
“其實,架橋也是一種選擇,只是你不要走到了懸崖的邊上再行選擇,那就意味著沒有選擇,這讓‘橋’因何而來?在這方面,我知道一句頗有啟示的話是這么說的,我們能夠望到頭的地方都一馬平川,但腳下的路途還有溝坎出現。所以,人應及早作好準備。”
記:“就是說要有遠見。”
李:“不如說要有預見。”
記:“我明白了。其實大家念的‘經’都差不多,但真正的‘好經’還有一字之差。”
李:“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