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泛鑫事件尚未平息,多家險企及銀行卷入這場“龐氏騙局”,也讓目光再次聚焦保險中介行業。
保險中介市場痼疾甚深,在整個行業轉型、形象轉變的進程中,保險中介的角色定位不似以往人微言輕。而近期保監會針對保險中介市場動作重重,也不難看出監管層意圖通過“凈化”保險中介市場進而推進整個保險行業轉型發展的意圖所在。
有業內人士分析:“保險中介的發展模式直接影響了保險業的轉型發展,合理界定和處置保險代理及保險經紀,對保險銷售發展模式意義深遠。”從機構數量看,保險中介行業已經超乎想象的龐大,其中僅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就達2500多家。
行業擴容速度加速,而大勢所趨的“產銷分離”也給保險中介行業帶來“分層商機”。推進營銷隊伍職業化、兼業代理專業化、專業中介規模化和保險公司中介業務規范化,著眼于從體制機制上理順保險代理與消費者、保險公司的關系,順應經濟社會趨勢和行業發展規律,是監管層“凈化”保險中介行業的目標所在。
銷售誤導痼疾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北京永達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下稱“永達理”),每周末都會進行面向投保人的“理財大講堂”。結束之后,在每個經紀人的辦公桌前,則會開始話術統一、同一款產品的銷售過程。永達理保險經紀人統一推銷的一款產品為分紅型年金保險產品,該產品承諾養老年金自領取之日起每月保證給付直至88歲,而永達理經紀人所強調的最大賣點,在于最終收益是所繳總保費的數倍。
此外,永達理一位明星經紀人向本報記者推薦該款產品時,留給記者的產品宣傳單頁與記者從保險公司官網查詢到的產品宣傳單頁完全不同,利益演示中的數字也不同。根據保監會的規定,利益演示是要經保監會報批統一的表格。而這份利益演示表則赫然與官網上的大相徑庭。
在向本報記者銷售的過程中,這位明星經紀人不斷強調投保人最后所得比所繳保費將翻倍。而整個過程,無論本報記者提出什么樣的保障需求,該經紀人都只推薦此款產品。
這并非個案,本報記者聯系到該公司另一位經紀人,其也只推薦此款產品。據本報記者了解,投保人李先生也遇到相同的情況,問及為何只推薦此款產品,經紀人則答,這是在產品庫里篩選過的最適合投保人的、性價比最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