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這是10年來,新溫嶺人周近朱用汗水和堅持實現的逆襲!
近日,受母校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邀請,周近朱分享了他的成才之路。
他用自己的一路逆襲,激勵學弟學妹們:“相信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限可能?!?/p>
主要求學經歷
2014年至2017年,就讀于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電氣自動化專業(中職);
2017年至2021年,就讀于中國計量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
2021年至2024年,就讀于中國計量大學電子信息專業微電子方向(研究生)。
最近,他收到了上海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愛拆器械的“熊孩子”
從小就有一個科技夢
“我會拆開電風扇,看看馬達是如何運轉的。我還拆過家里的電視機,結果組裝不回去,挨了我媽一頓打。”小時候的周近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比較調皮,還愛搗鼓家里的電器。
周近朱的父親是一名機修工。從小,他就在一旁看父親修壓鑄機等機器,對機械維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考成績沒達到重點中學的分數線,他決定去學點技術,以后當個機修工。
2014年,周近朱就讀于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在學校里,老師們點燃了他心中的科技夢,還帶領他進入學校競賽隊。初次拿起電烙鐵進行焊接時,他的操作并不順利。電阻被燙得直冒黑煙,焊點歪歪扭扭,成了廢品。
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耐心地帶著他一遍又一遍地練習,還語重心長地教育他:“搞電子的人,手要穩,心里更要靜。”這句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讓他銘記于心。
經過三個月的刻苦練習,LED屏上終于顯示出了“我愛技術”的字幕?!爱斘页晒赋鲆粔K能正常顯示數字的電路板時,那種成就感比打游戲通關還要過癮。”周近朱回憶道。
不是考試型選手
在技術領域大放光彩
2015年,周近朱初次站上臺州市中職學生技能競賽的賽場。面對復雜的工業電路調試任務,他穩住心神,迅速拆解、檢測元件并重新焊接。最終,他與團隊共同斬獲二等獎。這是他的起點,這場挑戰也讓他確信:自己屬于賽場。
“我不擅長考試,更喜歡技術。學校里有各種機器人,還有電烙鐵、焊錫等,這些都讓我著迷?!敝芙煺f,中職階段的專業成長讓他受益匪淺,“學校給我提供了優越的成長平臺,老師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技術指導,讓我在專業領域不斷突破,迅速成長。”
在班主任郭雅妮眼中,周近朱是一個不需要老師操心的學生?!八膶I課成績向來十分優異,很多任課老師都說他很有天賦。”
憑著對機電專業的熱愛,周近朱在單考單招中取得優異成績,升入中國計量大學。本科期間,當同學們還在為“如何焊接QFP封裝芯片”發愁時,他已經能獨立設計機器人控制電路;當別人在實驗室里調試簡單的放大電路時,他憑借高中積累的競賽經驗,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設計出“超省力自行車空間解決方案”,同時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
一路“打怪升級”
他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
“我喜歡比賽,很享受闖關成功的成就感。”周近朱說,他的老家在重慶,從小養成了獨立的個性,愛拼搏、愛挑戰。他就像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角色,通過不斷努力,在學習中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挖掘出身上的無限潛力。
進入大學之后,周近朱繼續努力學習,以總分342分的高分考入中國計量大學光學與電子科技學院(超出國家線70多分),成為中國計量大學電子信息專業微電子方向的一名研究生。
在學校微電子實驗室里,周近朱忘乎所以地扎入集成電路加工與制造的世界中。勻膠機、光刻機、蝕刻機、氧化爐、晶向顯微鏡……這是他熱愛的領域。為了做出一個精美的MEMS(微機電系統),他經常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十個小時,幾乎廢寢忘食。
在校期間,周近朱積極參加各類競賽,取得了“兆易創新杯”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華東賽區一等獎、浙江省創新創業大賽金獎、中國大學生低碳循環創新科技大賽三等獎、浙江省大學低碳循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中國計量大學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一等獎。此外,周近朱還發表了微電子SCI論文四篇。
“我寫的一篇論文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雜志上發表了。導師覺得我是搞科研的料,鼓勵我去讀博?!痹谥袊嬃看髮W光學與電子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導馬鐵英的鼓勵下,周近朱拿到了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周近朱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雜志上發表了一篇SCI論文。
“去讀博,還是參加工作,我糾結過。”目前,周近朱就職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海康集團有限公司,擔任硬件工程師,這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經過深思熟慮,周近朱決定繼續深造。
一路走來,周近朱說,他要感謝的人很多,特別是那些指導過、幫助過他的老師,更要感謝一路堅持“打怪升級”的自己。
站在人生新的起點,周近朱的目光依然堅定。他說:努力,是所有追夢人的必經之路。但是,努力只是實現成功最基本的要求,方向比努力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思考比努力重要。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