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州市黃巖區大有藝術中心項目中間結構順利通過驗收,為該區在新的一年開好局注入強大動力。
大有藝術中心項目建成后,不僅將極大豐富委羽山內的配套基礎設施,為黃巖群眾的日常文化生活提供更廣泛的公共空間,也將成為黃巖區特色文化新地標,更好滿足群眾對于文化藝術的需求,有力提升黃巖文化底蘊和素養。
建設現場
攻堅克難,打造文化新地標
作為黃巖區委羽山公園文化遺址修復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有藝術中心由黃巖城發集團負責建設,位于黃巖城區南郊,西至委羽山木嶼,東至洞天路,南至委羽山水嶼,北至委羽山公園東入口及控鶴池。工程總用地面積1826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94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622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725平方米。
大有藝術中心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藝,造型美觀,邊界呈現曲面并與草坡相融合,整體形態與委羽山公園景觀相協調。記者了解到,藝術中心內將設有群眾演藝廳、展覽休閑廳、咖啡廳、紀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務。
“這個工程的特點是南高北低,呈斜坡式排開,頂面覆蓋綠化,可供人行走,整個建筑分為地上一層、地下一層,核心功能是群眾演繹中心,可容納近400人共同觀演。”黃巖城發集團下屬社發集團大有藝術中心項目負責人鄭旭棟說。
效果圖
項目中涉及很多曲線、曲面的結構以及大面積采用的清水混凝土工藝,給建設團隊帶來了諸多挑戰,同時場館主入口的門廊、窗戶和內部的7個傘形柱等異形結構,也增加了施工的難度和復雜性。
“清水混凝土屬于一次澆筑成型,對工藝要求極高。為此,我們做了四五個樣板來測算混凝土配比、查看強度顏色等要素,不斷考察調研、調整磨合后,最終確定了清水混凝土的樣式,為項目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鄭旭棟告訴記者,為確保混凝土澆筑后的表面平整光滑,達到預期的裝飾效果,設計師與現場施工人員緊密溝通協作,對設計圖紙進行反復推敲和優化,逐一核對模板安裝情況和對拉螺栓的精準位置,嚴格控制施工精度。
高效推進,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委羽山是黃巖文化脈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委羽山文化公園的打造對挖掘黃巖文化內核,彰顯黃巖城市特色,提升區域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在黃巖區大有藝術中心項目推進過程中,黃巖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領導多次親臨現場,聽取工作匯報,踏看施工場地,與工作人員共商項目推進事宜。
“集團充分發揮城市建設主力軍的擔當作為,凝心聚力、苦干實干,不僅建立健全項目推進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還定期召開工程例會,及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黃巖城發集團下屬社發集團負責人林祎說,同濟大學設計團隊每月都會到施工現場進行指導,共同商議施工方案。
此外,為確保項目順利進行、如期完工,建設團隊精心組織、科學施工。一方面,合理安排施工時間,保障工人健康安全的同時,確保施工進度;另一方面,增加人員班組,加大材料和機械設備投入,提高施工效率。
效果圖
目前,大有藝術中心中間結構驗收完成,預計今年6月,項目主體全部完成建設。除黃巖區大有藝術中心項目外,委羽山公園文化遺址修復項目中有多個子項目正在同步建設中,如控鶴池項目已開挖,委羽樓及配套工程基礎土方開挖,東仙源項目預計下半年開工。
目前,黃巖城發集團正全力推進一百余個項目建設實施,涵蓋安置房、醫院、學校、道路以及文化修復等多個領域,這些項目與市、區規劃同頻共振,是提升城市能級、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