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5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鵬 通訊員 鮑雯霞 毛玲玲)上潘村很偏僻。5月11日下午,記者從三門縣城出發,開車1個多小時才來到村里。
上潘村有名氣。村里的農村婦女毛小娥,含辛茹苦地把4個兒子撫養成3個博士、1個碩士,被遠近的鄉親喚作“博士母親”。
高爾基曾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毛小娥沒有什么文化,但她的吃苦耐勞和與生活不斷較勁的勇氣卻深深感染著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大兒子潘丙法軍校碩士畢業后,現就職于廈門市公安局,二兒子潘丙才是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三兒子潘丙興是南昌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小兒子潘丙軍是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在國際家庭日,我們一起來認識被評為2017年度100戶浙江省“最美家庭”之一的毛小娥家庭。
家中變故媽媽獨挑大梁
見到毛小娥的時候,她還在忙著做家務。盡管孩子們早已事業有成,可這個家庭依然樸素,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
“我們的家風就是‘苦’與‘拼’!泵《鸩粫f普通話,她用方言向記者講述了過去的經歷,村民潘炳日在一旁幫忙“翻譯”。
1974年,她嫁到上潘村的第三年,大兒子出生。兩年后,家里添了一對雙胞胎,后來最小的兒子也出生了,生活的負擔一下子變得非常沉重。
不幸的是,在大兒子8歲的時候,丈夫潘道標遭遇車禍,造成腿部骨折。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中斷了,全家人的生計只能靠毛小娥種地、養蠶等來支撐,同時她還要兼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家里的農活繁多,全部重擔都落在毛小娥的肩上。她還擠時間幫別人加工面條賺些加工費貼補家用,當時每斤能賺3分錢。常常是剛在忙著手里的活,那邊的孩子哭鬧開了,她于是趕緊過去哄孩子。
“那段日子真是苦得無法形容,白天要照料田里,晚上回家要照顧這么多孩子,夜里還要給蠶添桑葉,每天睡眠不到3個小時!泵慨斕崞鹉嵌纹D難困苦的日子,毛小娥眼含淚水。
日子再難孩子不能輟學
盡管家庭生活艱苦,毛小娥時刻記著一個原則:自己不識字已無法彌補,但是無論多苦也要讓4個兒子完成學業。
村民潘炳日說,那時,有鄉親看她負擔太重,就勸她說:“何必讓每個孩子都讀書呢?搞得自己那么辛苦,能供出一兩個大學生就不錯了。”但毛小娥卻堅定地說:“4個都是我的親生兒子,哪一個都舍不得放棄。只要他們用心讀書,我就是去討飯也決不讓一個孩子中途退學!
如今,日子慢慢好起來,可毛小娥總是教育孩子們時刻謹記“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每隔一段時間,遠方工作的兒子們都會回村團聚。毛小娥說,她要求兒子們無論工作再忙,都要回家醒醒腦,做人不能忘本。
日子好起來了,她心中也有了回報社會的念頭。近年來,她多次帶頭捐款支持村里的新農村建設,還主動到鎮里的慈善分會捐款助人!拔业暮⒆觽兡苡薪裉,歸根到底是黨的政策好。現在日子紅火了,也要回報社會,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毛小娥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