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對剖開的礦泉水瓶里,一棵棵植物生機盎然,它們排列整齊、姿態各異、品種多樣,儼然就是一個袖珍生態園。這可不是在什么花店或者種植基地,而是一個初中學生課桌底下的風景。
擁有這片課桌底下春光的是天臺坦頭中學七(2)班的蔣世桁,一個初中生怎么癡迷種植植物?并且還種到了課桌底下?
五年級時,就迷上了種植多肉
一踏進天臺坦頭中學七(2)班,你的眼光就會不由自主地投射到第一排一張課桌椅下。對比一下,其他課桌椅下都是空空的,而這張課桌椅下卻被一個個裝滿泥土的礦泉水瓶占據了,礦泉水瓶里面還種著各種綠色植物。課桌椅的主人兩只腳緊緊地貼在了椅子上,盡可能地給這些植物更大的區域。
蔣世桁就是這張課桌椅的主人,也是這些綠色植物的“園丁”。
“這是吊竹梅,那個是落地生根,還有百花小松、景天……”一下課,蔣世桁的課桌前,就成了植物大講臺了,感興趣的同學紛紛跑過來,聽他介紹。蔣世桁就會告訴他們,怎么種植、怎么拌土、怎么澆水。他講得頭頭是道,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一個初中男生,為什么會對種植情有獨鐘呢?
蔣世桁說,這個興趣,在他小學五年級時就培養了。
“我特別喜歡多肉植物,那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種多肉,一下子就迷上了。”蔣世桁說,他用平時舍不得花的零用錢從網上買了些多肉的種子,自己培植,周末拿到集市上去賣,銷量很不錯。有時同學也向他買,他就收點成本費,基本1元一盆。“有一次,我一下子就賣了80多元錢。”拿著這些本錢,蔣世桁又買來了許多種子,培植了更多的品種。“現在我家里種的花可多啦,不但有多肉,也有月季等其他花種。”蔣世桁自豪地表示。
有老師“撐腰”,教室里辦起了“生態園”
不過,蔣世桁能在課桌下搞微型生態園還得感謝一個伯樂——班主任夏老師。
“我上次到蔣世桁家里家訪,他就向我展示了他培植的多肉植物,種類特別多,每一盆都很漂亮。”夏老師說,看得出,蔣世桁在這上面傾注了不少心血。“我就鼓勵蔣世桁,拿一些到班級種種,也教教同學們,這樣既可美化班級,又可培養同學們的觀察能力。”
有了老師“撐腰”,蔣世桁巴不得呢!
“我想為教室多添點綠色,創建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平時,也可以讓同學們一起照管照管這些多肉植物,這樣可減輕大家的學習壓力,學習起來也就更有趣味了。”蔣世桁說,本來他想帶幾個小花盆到學校來,但是不方便,于是就撿來礦泉水瓶,對剖開,填上家里帶來的泥土,種上多肉,一個漂亮的小盆景就大功告成了。“用塑料瓶當花盆,變廢為寶,同學們看到了,都主動把空礦泉水瓶送給我,讓我多種點多肉,又環保又美化環境,一舉兩得。”蔣世桁說。
“蔣世桁的袖珍生態小花園,特別有意思。”夏老師說,下一步,班級將在教室角落、教室走廊開設植物角和植物長廊,這樣同學們更有一個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廣闊空間。
每一樣興趣愛好,他都玩得出色
家長們總擔心“玩物喪志”,像蔣世桁這樣癡迷種植,會不會影響學習呢?
“這個孩子是個‘全能’。”夏老師對蔣世桁贊不絕口,“他是我們班的班長,思想好,學習好,繪畫、體育、文藝,樣樣拿得出手,樣樣出類拔萃。班級黑板報插圖都是他畫的,他的日記本就像個藝術品。”夏老師談起自己的“得意門生”,滔滔不絕。“他還非常有表演天賦,元旦文藝匯演時得一等獎的節目《碰瓷》就是他導演的。”
夏老師說,蔣世桁興趣廣泛,每一樣興趣愛好,他都“玩得”很出色,就像種植多肉一樣,他并不是簡單地喜歡種,而是動腦研究種植的方法。“像種植多肉,他會去尋找更利于培養多肉生長的泥土,很花心思。”
學校校報校刊主編盧老師告訴記者,他曾問過蔣世桁“落地生根”的培植方法,蔣世桁回答得頭頭是道,一點都不亞于專業人士。“他懂得很多,又很會鉆研,而且喜歡動手實踐。”盧老師說,相信在蔣世桁的帶動下,他的班級將變成一個生態教室,而同學們在這樣的氛圍里,感受到綠意,舒緩課業壓力,還可以將課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得更好。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