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3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金晨 丁珊)“河長制”深入人心,“灣(灘)長制”你聽說過嗎?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施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行動計劃。作為海洋大市、灣區大市的臺州,“灣、港、漁、島、涂、能、景”等七大優勢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少有、浙江唯一擁有臺州灣、三門灣、樂清灣三大海灣的沿海城市。守護一方美麗海灣,顯得尤為關鍵。
時間倒流回2017年12月29日,臺州市全面推行“灣(灘)長制”。“敢為人先”的臺州人在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征程中再添一抹“新景”。此后,臺州各地認真貫徹國家海洋局“灣長制”、省“灘長制”指導意見,初步建立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協作有序、運行高效的“灣(灘)長制”運行機制,“海、灣、灘”聯動治理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3月13日,由臺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全國“灣長制”試點工作座談會召開。聚焦全國目光,臺州呈現的這份“灣長制”成績單,又有哪些亮點?
市縣實行灣長制,鎮村實行灘長制
全市灣(灘)長全覆蓋
“山水海林湖田”構成了休戚與共的自然共同體,“陸”與“海”相伴相維,是生態治理的一體兩面。
實施灣(灘)長制,臺州這樣做:市縣實行灣長制,鎮村實行灘長制。灣是灘的骨架,灘是灣的細胞。實行四級架構,灣灘一體,統分結合,上下互動,有利于灣(灘)長科學履職,有利于灣灘精準治理,有利于“灣(灘)長制”落到實處。
目前,臺州市縣兩級均已成立“灣(灘)長制”工作辦公室,明確市級灣長5人,縣級灣長7人,縣級灘長15人,鎮級灘長86人,村級灘長346人,全市灣(灘)長實現全域覆蓋,四級灣(灘)組織架構基本形成。
緊盯重點關鍵推進管控立體化
海上控:持續深入開展“海盾”、“碧海”、“護島”等專項執法行動,重點加強對國家海洋公園、省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無居民海島、海岸線保護利用情況的巡查力度,嚴查嚴打非法偷捕、非法養殖行為,率先實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五聯單”制度。
陸上查:充分發揮“灘長”巡灘、管灘、護灘的職責,建立灘涂巡查登記制度、報告制度、舉報制度和督查制度,全面壓實屬地管理責任與部門監管責任,嚴把灘涂包干巡查、海上港口檢查、入海排污核查等三大“關口”,采取常規巡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封堵入海排污口、取締灘涂地籠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清理無照船廠,加大灣灘環境整治和保護力度。
空中巡:依托衛星遙感技術,定期對海域使用疑點疑區、區域用海規劃及重大建設項目遙感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實行動態監視監測監管。
打造美麗海灣各地亮出利劍
3月13日上午,與會人員來到溫嶺市石塘鎮現場考察,一塊塊藍色的“灘長”公示牌尤為醒目,周圍的環境與水質都有了極大的改善。
為推進“灣(灘)長制”工作,臺州各地亮點頻出:溫嶺市整合天網工程、漁港可視化系統、海防監控等,實現對港口碼頭、重要岸灘的遠程監控;椒江區將落實“灣(灘)長制”與“五無”漁業鄉鎮創建有機結合起來,灘涂“絕戶網”和堤塘“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改善;路橋區大力推動“灣(灘)長制”和綜治網格化管理有機結合,實現分段包干、定人定責;臨海市率先使用無人機巡灘,助力海監觀察、灘涂管理等工作;玉環市推廣使用“灘長助手”APP,構建“日常管理—監督舉報—問題反饋”的響應機制;三門縣建立了“五個一”巡查機制與“1+2+5”反饋機制,對灘涂保護管理的重要事項進行跟蹤督辦。
臺州灣,因海而生,因海而興。“我們就是要像保護綠水青山一樣,保護好碧海銀灘。”臺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臺州市灣(灘)長制辦公室主任潘崇敏曾這樣說道。
為此,臺州將全面深化“灣(灘)長制”工作,確立了一系列小目標。
編制一個規劃
即編制臺州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推動陸海規劃有機銜接,構建“一圖管控、兩域對接、三灣聯動、多規融合”的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總體格局。
深化兩大創建
即創建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海洋生態建設示范區。按照5個“生態”要求,加快建設臺州灣區經濟發展發展試驗。扎實開展海洋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力爭“十三五”期間創成3個省級海洋生態建設示范區。
建立三項機制
即建立三灣聯動、灣(灘)河長、海洋環境治理機制。統籌三灣政策規劃機制,促進交通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三灣聯動、差異發展。建立灣(灘)河“四同步”機制,實現灣(灘)河治理一體化。探索陸海環境治理“五聯控”機制,加強灣區流域污染控制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實施四大工程
即加快實施海洋保護區和海洋公園、海岸帶整治修復、智慧海洋、藍色碳匯4大工程,確保灣(灘)長制任務清單落到實處。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