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月24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王鵬飛 陳玲玲)陳連平,女,39歲,一個與蜜蜂有著不解之緣的養蜂人,認識她的人都喊她“小蜜蜂”。和其他養蜂人一樣,有著小蜜蜂般辛勤付出的高貴品格,過著小蜜蜂般“四海為家”的自由生活,不同的是,這是一只充滿愛心無私奉獻的“小蜜蜂”。每年的采花釀蜜行程途徑湖南、甘肅、青海等地,行程超過一萬里,在這一萬多里的奔波勞碌中,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蜂蜜”分享給他人,將愛心傳遞給他人。
用愛呼吁微友,遠程捐助送溫暖
由于常年在外,每到一個地方,但凡看到或者聽到有需要幫助的孤寡老人或者貧困學生時,陳連平都會詳細詢問他們的情況,通過實地了解,確認真實后,便會在微信朋友圈里發布信息,呼吁微友將衣服、學習用品等物品快遞到指定地方。捐助物品到后,便第一時間親手交到貧困學生和孤寡老人手里。
為了方便微友捐獻衣物,陳連平確定了幾個固定的“收貨地點”,自己也會不定時的去“整理送貨”。在青海省同德縣,陳連平的愛心舉動得到當地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便專門為她設立了一個小倉庫,用于收納各地微友捐獻的衣物。
用愛感染他人,捐錢助困暖人心
陳連平總是說:“幾百塊、幾千塊錢雖然來之不易,但是一想到能夠幫助那些特別困難的老人孩子,讓他們感到關愛,看到他們的笑容,我自己寧可少用一點也非常愿意。”
青海省同德縣唐古鎮扎恤村有一家很貧困的農戶,老人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兒子因病去世了,媳婦也因病失去了勞動力,家里房屋倒塌了,住在救濟的帳篷里。本來陳連平上門走訪的時候是為他們送去微友捐送的衣物,但當看到這般可憐時當即便掏出1200元現金給這位老人。老人嘴里一直念叨,陳連平也聽不懂,事后才知道她一直在說謝謝。
2013年的7月1日,在甘肅省隴西市蓮峰鎮一個偏僻的學校里,陳連平認識了一群小伙伴。這些孩子家里條件很差,都沒有過生日的概念,甚至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究竟是哪天。于是當時就約定,每年7月1日,為他們辦一次生日聚會。至今為止每年的生日聚會上,陳連平都為他們送去書包、衣服等禮物,看到孩子們開心地玩著,她感慨萬千,內心感動著、幸福著。
還在甘肅省隴西市的時候,當地教育局趕過來說要給陳連平頒發活雷鋒獎。陳連平說:“我們還在青海同德縣的時候,縣政府也說要給我們頒發獎狀之類的,被我們婉拒了,理由是那些孩子我都將他們當做的自己的孩子來愛,所以沒有活雷鋒一說。”
用愛教育孩子,善小為之為成長
每年的暑假,正是孩子嬉戲玩耍的時候,但對于陳連平的孩子來說,暑假正是她們覺得最有意義的時光。因為和父母在一起的兩個月,他們看到了外面廣闊的世界,親身體驗了父母的辛勤勞作,更重要的是一起參與獻愛心活動懂得了感恩、學會了付出。
有一年暑假在青海,陳連平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一起去慰問一戶貧困家庭。她的兩個孩子主動攙扶老人回到居住的帳篷里,二話不說替老人打掃衛生,為老人拭擦眼淚,還與老人的兩個孫子交流并成為了朋友。臨走的時候,他們給了老人200元,老人的孫子每人500元,老人和孩子連說感謝。
就是這樣的言傳身教讓她的兩個孩子為之感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養成了善良感恩付出的美好品德。“每年的暑假,我們都會做這樣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長見識,體會自己的幸福并且珍惜自己的幸福。”陳連平這樣說。
用愛回報家鄉,結對幫扶做公益
嘉圖街上的老百姓,說到“陳連平”未必每個人認識,但是說到“小蜜蜂”那么幾乎是家喻戶曉,她其實還有一個親切的稱呼,叫“小蜜蜂媽媽”。每年的11月份左右,街頭鎮中心小學的結對貧困小朋友們總能如期收到陳連平帶來的新衣服、新文具,老師也會開心的說到“你們的小蜜蜂媽媽回來了”。每年的衣服總是那么合身,因為年復一年看著他們的成長,自然而然印象里也能記住他們的身高體重。孩子們穿上新衣滿心歡喜。
此外,在家的半年時間里,鎮里大大小小包括學校的一些公益活動總少不了陳連平的身影。臘八節免費施粥、重陽節為老人免費制作新衣、巾幗愛心義賣、巾幗志愿服務等等,只要有意義的事情,她總是第一個報名。
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同樣,一個人充滿愛心不難,難的是把愛心傳遞給他人,讓他人享受愛的正能量。陳連平就是這樣一只熱心公益事業,不僅自己主動結對幫扶貧困學生,而且還帶動了身邊的朋友主動結對幫扶的“小蜜蜂”。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