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崔旭川 金晨 通訊員 徐平 鄭曉巧)“彩彩,又來村里啦!”一大早,看到熟悉的紅色小汽車停在自家養殖場門口,車上人還沒下來,臺州市天臺縣三州鄉黃潤坑村的養豬戶余云法已經先打起了招呼。
車上下來的姑娘叫陳彩萍,扎著馬尾,一臉干練,她是浙江泰隆商業銀行的一名基層信貸員。作為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的先行地區之一,臺州發達的民營經濟給銀行業提供了肥沃土壤。臺州銀監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臺州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金融服務全覆蓋,移動金融服務深入95%以上的村居(社區)。
2014年3月,陳彩萍第一次來到三州鄉這個天臺西部的偏遠山鄉,辦理存貸款業務。
三州鄉海拔400多米,距離城區30公里,蜿蜒的山路要開近一個小時的車。“往往是早上8時多出門,忙完回到城區已經天黑。剛開始那段時間,每周有三四天扎在鄉里。3年下來,車子跑了7萬多公里。”陳彩萍回憶說,“有付出就有回報,一段時間下來,哪家村民養豬、哪家農戶種茶葉,我都一清二楚。”
在臺州,像陳彩萍這樣將銀行服務前移,主動到農村對接客戶不是什么稀奇事。“在農村,開展信貸業務沒有什么‘高大上’的說法,村民們更關心的是辦理方便、利率優惠。”陳彩萍說,三州鄉村民大多從事茶葉種植、生豬養殖等行業,容易出現資金鏈緊張、缺乏擔保抵押物的情況。
“但我們有自己的解決辦法。村民的經營狀況、口碑人品,都可以成為放貸依據。”陳彩萍告訴記者,2014年,余云法急需資金購買飼料。在走訪過他的養殖場后,陳彩萍迅速為其辦了5萬元貸款,“道理很簡單,豬圈里的幾百頭豬就是最好的‘資產證明’。”她說道。
就在這一年,臺州在破解小微企業資金鏈、擔保鏈問題上邁出重要一步——臺州市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運行中心正式啟動,當地政府聯合7家合作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累計50億元信用擔保。
“一開始,村民見我們上門服務,覺得很稀奇,甚至不敢相信,而現在大家像老朋友一樣了。”陳彩萍一進門,就拿出平板電腦幫余云法查詢最新的貸款利率,同時向記者介紹,“這個平板電腦是行里配置的‘金融移動服務站’,在這上面就能完成移動開戶、資料錄入、征信查詢和貸款發放等功能。有了它,當天走訪,第二天我就能給村民答復、放款。”
“最多的一天,我曾辦了8筆貸款。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3年多時間,陳彩萍開著她的小車,跑遍了三州鄉的角角落落,累計發放貸款300多筆,發放貸款總額3000多萬元。
記者手記
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金融活水
從不敢找銀行到銀行上門服務,從大山里走出來的陳彩萍,深知山區農民對于金融服務的渴望,并為之不懈努力著。
我們從臺州銀監分局了解到,像陳彩萍這樣的基層信貸員,在臺州還有很多很多,而他們的行進路線,也正是臺州市銀行業踐行普惠金融的縮影。臺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創建兩年來,一套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臺州模式”已經形成,并向全國推廣。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臺州涉農貸款余額1567.04億元,較年初增加168億元,增長12.01%,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5.87%。
盡管臺州的金融改革不斷推進,但農村金融依舊是其中的薄弱環節。鄉村振興,主體是鄉村,農民始終是主角。對他們來說,發展農業是立身之本,有沒有資金顯得尤為關鍵。
“普惠金融,重點在‘普’,核心在‘惠’,要做到又普又惠,仍然任重而道遠。”臺州銀監分局負責人這樣說道。
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金融服務若能深耕于“三農”領域,將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源頭活水。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