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1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許峰 見習記者 張丹萍)9月28日,當浙江百花園林集團有限公司被臺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授予“市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后,路橋區首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宣告成立。
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落地,正是“路橋區人才新政四十條”迅速落實的成果。
今年8月以來,一條條可操作、可落地的人才優惠政策,為路橋人才工作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成了各家企業、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關注的焦點,有效地推動了一項項人才工作落地生根。
目前,路橋全區人才資源總數143701人,其中高層次人才2520人,高技能人才18000余人。據了解,今年共有60名人才來路橋申報臺州市“500精英計劃”,比往年有大幅增加,申報數創歷年新高,項目質量也有較大提升。
創新制度
提升招賢引力
路橋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工作科負責人沈玲萍還記得,自從“路橋區人才新政四十條”出爐后,路橋區人才服務熱線電話簡直到了被“打爆”的火熱程度!
“‘新政四十條’,既有對臺州人才‘新政三十條’的緊密對接、貫徹執行,更是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和創業創新實際,對人才工作的再深化再探索,在著力優化區域人才生態的同時,為路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桿區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路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琪說。路橋十條配套人才新政包括:激發企業招才引智主體作用、拓寬招才引智渠道、激活企業存量人才活力、拓展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偏才專才評價機制、完善區級人才儲備體系、加大中介引才激勵、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業、健全人才服務保障、強化人才工作績效考核。
此外,在新政發布后,路橋還迅速制定新政配套實施細則20條,全力打通新政服務人才工作“最后一公里”,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人才生態區,用真金真情向天下英才伸出了“橄欖枝”。
“譬如,建設區級‘500精英計劃’小微園,開展規上企業人才工作綜合評價,設立企業育才獎和人才奮斗獎都是全市首創,對孵化成功創業項目,最高給予1000萬元補助是全市最高的,對衛生、教育系統引進急缺高層次人才不受年齡和檔案限制,為急缺高層次人才來路橋創業創新開辟綠色通道納入事業編制等,都有著突破性的意義。”路橋區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方隨意說。
浙江大學工學博士樊紅日正是被這些亮點滿滿、含金量大的“獨家大禮包”吸引而來,并在路橋啟動了創業項目“建筑泥漿現場處置”。“人才新政考慮得太全面了!”樊紅日說,就沖著路橋的活力和人才制度的保障,他們相信在這里能干出一番事業。
創新形式
激發人才活力
在“人才大咖秀”碰撞“智慧火花”,這在路橋橫街鎮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該鎮創新企業與企業之間人才交流互動的新模式,切實為企業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以“人才大咖秀”為服務平臺,讓這場“秀”給人才多了“頭腦風暴”的機會,也讓他們保持活力,并搭建了一座政府與企業之間聯系人才、服務人才、凝聚人才的新橋梁。
全國現代農業裝備高峰論壇、“杰出路橋工匠”評選活動、“協同創新、智造未來”產學研對接活動、青年創業創新風采大賽、“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周年慶”“小微企業主創新管理培訓”……為讓人才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激發人才活力,今年以來路橋就搭建了不少這樣的橋梁。
而除了在生活上讓人才保持活力,路橋也通過保姆式的服務,讓人才把活力用到了刀刃上。
“當年為了找場地和注冊公司,實在耗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回憶創業之初的經歷,臺州市“500精英計劃”A類創業人才李汶軍由衷感嘆,“如果那時就有像現在這個平臺和熱線可以幫我,肯定省力很多!”
李汶軍口中的“平臺”,是路橋區人才服務聯盟。該聯盟由路橋區相關部門、管委會、鎮街道等39家單位組成,以該區人才服務中心(服務總窗)為核心,以責任部門、管委會和鎮(街道)服務窗口為終端,可以為高層次人才提供綜合咨詢,幫忙辦理登記手續、審批手續、政策兌現,還可以協助指導申報項目、開展融資對接洽談等,共計109個服務事項。聯盟內的單位都設有服務專窗,除了職責分明,還都配備了至少2名的服務專員。
為了讓在路橋和有意向來路創業創新的人才以及有高層次人才和團隊需求的企業更深入地了解新政策、更便捷地接受服務,路橋區委組織部還牽頭組建了“服務專員團”,根據人才、企業實際需求,組織相應部門的服務專員,通過多對一實地走訪,為人才和企業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專員團’的主動對接,讓我們溝通人才更方便了!”浙江銘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邦才說。
與此同時,為了讓高層次人才“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路橋區人才服務中心(服務總窗)采用“登記立項、集中受理、聯合預審、全程跟蹤、統一建檔”的方式,為引進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并開設人才服務熱線,方便高層次人才辦事。
路橋區通過健全人才服務保障,進一步完善服務鏈,繼而營造全社會更好的創業創新氛圍,更有助于在當地形成集納人才的良性循環,為活力新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創新模式
促進育才動力
用制度引才、用服務護才,而路橋推行實施《路橋區規上工業企業人才工作綜合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稱《辦法》),與“路橋區人才新政四十條”聯合擲地,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全維度”奏響企業引才育才工作“最強音”。
以往的人才工作,習慣把對象集中在鎮(街道)或部門單位,但人才工作真正的落實在企業。《辦法》的出臺,希望能夠通過積分制形式,直達人才工作末梢,激活企業對于引才育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辦法》導向鮮明,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從“人才存量、人才增量、人才均量、工作載體、附加指標”五個維度實行積分制量化考評,最終評出人才工作達標企業、人才工作示范企業,以及人才工作優秀企業等。
為了激發企業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辦法》的另一亮點就是“綜合評價的結果運用”。
比如,對人才工作優秀的企業,除了表彰并給予每家5萬元的人才工作經費之外,還為企業人才療休養、健康體檢、學習培訓、外出考察等人才工作激勵提供政策傾斜;示范企業或優秀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生產經營管理人員、高技能人才,子女享受入學優惠,可就近安排到企業注冊地所在鎮(街道)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
“對于企業來說,人才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隱性投資,而且人才投入的回報爆發點存在一定的不可預測性。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調動企業招引人才、培育人才的主觀能動性,這些優惠政策的出臺,將以最直接的優惠輸出,營造人才主動輸入的大環境。”路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琪說,“對于企業而言,將有效提升知名度、信譽度和廣告效應;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而言,將享受到更加豐厚的政策紅利;對于路橋而言,將加速推動人才工作精尖化、整體化水平,一舉多贏。”
(圖片由路橋區委組織部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