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總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郵政儲蓄郵政儲蓄臺州支行農業銀行臺州支行
新聞熱線:0576-88106106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全國100名“最美農技員”名單公布 溫嶺入選兩名
2017年11月10日 來源: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1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振清)11月2日,農業部網站發布《農業部關于“尋找最美農技員活動”結果的通報》,公布全國100名品德高尚、業績突出、農民滿意的“最美農技員”名單,溫嶺市海洋與漁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丁理法、溫嶺市農業林業局特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徐小菊2位推廣研究員榜上有名。溫嶺是全國唯一一個有2名農技員當選的縣市。

  為宣傳基層農技人員不畏艱苦、扎根農村、為農服務的高尚品德,展示他們務實重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為農技推廣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今年5月,農業部在全國范圍開展“尋找最美農技員活動”。活動經基層單位遴選推薦、省部兩級專家審定推選、縣省部三級公示等程序,從全國50多萬名基層農技人員中遴選出500名扎根基層、業績突出、貢獻卓著的基層農技人員。又經過逐級核查、兩級公示、農業部推選委員會組織專家初篩等程序,共產生150名“最美農技員”候選人,經網絡投票、專家組推薦,擇優確定了100名“最美農技員”。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臺州提出發展水果生產、水產養殖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以水果、水產品為原料的食品、飼料加工業的“兩水一加”發展經濟戰略。1985年4月2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臺州地區從實際出發調整農村產業機構,興山海之利促加工業發展》的消息,同時配發《種植、養殖、加工一條龍好》的評論員文章,贊揚“抓‘兩水一加’,走種、養、加一條龍道路的經驗,值得提倡”。在這一背景下,一批剛剛走出校門的水產、水果干部,放棄轉崗行政單位的機會,扎根基層,愛崗敬業,在海涂、果園,奉獻著他們的青春,取得了驕人業績。

  丁理法被臺州灣水產養殖界贊為“勇攀高峰的水產養殖專家”。

  1988年,丁理法從浙江水產學院畢業時,放棄了到一家省級水產研究機構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溫嶺。上世紀90年代初,對蝦養殖行業爆發了全球性的病毒性疾病,海水圍塘養殖一蹶不振。為擺脫困境,重振養殖業,丁理法三天兩頭往養殖戶的池塘跑,不斷摸索,探索出了中國對蝦、長毛對蝦、脊尾白蝦與縊蟶、泥蚶套養輪養模式,確立了圍塘綜合養殖技術及蝦塘三茬養蝦套養貝類技術,該項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臺州全市2萬畝圍塘全面推廣該項養殖技術后,每年凈增效益5000萬元以上。1999年起,丁理法主持“鋸緣青蟹人工苗的中間培養及養殖技術”項目,通過兩年實施,培育Ⅲ期稚蟹575萬只,推廣實施青蟹人工養殖面積3182畝,創產值3380萬元,凈利潤1232萬元。該項目榮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記入“十五”時期臺州大事記。為把這些先進的技術推而廣之,讓更多養殖戶受益,丁理法先后為省電視臺編導了13部水產養殖電視科教片,在核心期刊發表相關專業論文80多篇。

  徐小菊一步一個腳印,在芬芳的果園里追求著自己的事業。

  徐小菊1983年中專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從中專學歷到大學文憑,從技術員到推廣研究員,一步一個腳印,在芬芳的果園里追求著自己的事業。這些年,溫嶺市葡萄產業迅速崛起,徐小菊帶領團隊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科技改進,簡易塑料大棚栽培、大棚雙膜栽培、大棚三膜栽培、新型混合式雙膜連棟大棚栽培……一項項技術創新,葡萄采收時間從7月初提早到6月中旬、5月初,大大提高了種植戶收益,使溫嶺葡萄生產水平和產業化程度走在全省前列。15年來,我市葡萄產業栽培面積增長了15倍,產量提高了17倍,效益增加了38倍。為響應“五水共治”號召,徐小菊帶領團隊開展《爛果等植物殘體在現代生態循環果園中的應用》課題研究,通過對植物殘枝不同配方發酵試驗,摸清植物殘枝發酵肥營養成分變化,提出植物殘枝發酵肥在做不同肥料使用時選擇不同的配比進行發酵的觀點;同時通過對果園落(爛)果進行不同配比發酵肥試驗,為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提供了新思路。這一成果的應用,使果園防治成本降低31.3%,肥料成本降低90%,畝均增收1078.44元。

標簽: 100名 最美 農技員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