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總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郵政儲蓄郵政儲蓄臺州支行農業銀行臺州支行
新聞熱線:0576-88106106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臺秀︱黃巖治水的記憶
2017年07月19日 來源: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葉心源 編輯 姚玲利 丁珊)今年6月,由省委老干部局主辦的“我看浙江新變化”老干部攝影大賽日前落幕,葉心源拍攝的“治水歷史”組照從來自全省離退休老同志3996幅攝影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治水歷史”組照反映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臺州黃巖、椒江、路橋三區干部群眾治水的歷史。活動評委、省攝影家協會專家稱,“整組照片表現出的大量時代特征,是一組具有非常典型的集體主義宏大敘事觀的照片,極具史論價值。”獲獎作品5月底在全省巡回展覽。現刊文如下。

  臺州黃巖自古倚山瀕海,臺風、暴雨、洪澇干旱頻襲。上世紀50年代末,臺州怎么治水?

  今天刊發的這組照片,你或許不那么熟悉,也許曾從父輩口中聽說過那些遙遠的故事。它們記錄著四、五十年前,時為黃巖縣的干部群眾艱苦奮斗治水的動人場景。這些黑白相間的影片,展示著過去那個年代,那些共同揮灑過的青春與汗水。

  治山:肩挑鋤挖造水庫。黃巖勞動人民在西部山區修建眾多水庫,修建了大型水庫長潭水庫,中型的秀嶺水庫與佛嶺水庫以及小型水庫上百座。綿延群山上滿是勞動人民挑擔運土,用鋤頭、鐵鍬挖土填壑,用畚箕、扁擔挑泥運石,群眾紛紛齊心協力。

  治江:截彎取直改大江。曾經的永寧江蜿蜒盤繞于黃巖土地上,雖沒有黃河的“九曲”,但也是曲曲折折。黃巖政府投入大量資金,號召大家齊心協力在中部永寧江拓寬清淤。每天約5萬勞動人民、歷時40多天,才完成這浩大的工程。

  治河:萬眾齊心浚干河。七塘河是連接黃巖與其他地區的主要河流,支流眾多,水系發達,曾經窄而小的河流在黃巖人民的勞動下,加寬河面,疏浚河道,增加蓄水排水量,從而在農業需水時更好的灌溉農田,泛水時有效排水。

  治溪:溪灘誓師斗山洪。黃巖地形南、西、北三面環山,地勢西高東低,歷史上山洪災害十分頻繁。面對山洪暴發后雨水攜帶泥土順地勢沖刷,淹沒農田,破壞莊稼,水庫水位由此也會上漲的重重災難。治溪便是將在南部院橋治理沙埠溪,起到集水而減輕災害作用。

  治海:筑堤堵潮抗臺澇。對于一座靠海城市來說,海有時候是資源但也會帶來災難。亞熱帶季風氣候下的臺州,當臺風來臨,高強度的降水會給農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黃巖人民決心在東部金清、三甲挖塘筑海堤阻擋來勢兇猛的海水。

  競賽:比學趕超爭上游。面對著黃巖山洪與海潮的雙重災難,黃巖地區干部帶領著黃巖人民們自發建設水利工程。“水利是農業的命”的標語更是深入大家心中。上萬干部群眾齊聚,聽著干部的指令與號召,這些規模較大的工程項目,縣里實行統一部署、分片包干,要求相互配合,定期完工。

  調水:作為黃巖的最大水庫—長潭水庫,不僅發揮著蓄水的作用,還起到向周邊地區調水的功能。長而粗的管道連接了黃巖與各地運輸著重要的水資源。如今長潭水庫現在每日以55萬立方米流量,通過沿線管道輸向黃巖、椒江、路橋及溫嶺、玉環等地。

  當年的黃巖廣大人民與干部齊心協力,艱苦奮斗的精神一直被現當下黃巖人民傳承,繼續進行水利建設,開展“五水共治”創建綠化、美化的自然環境。

  近幾年,黃巖區“五水共治”成效顯著,區內兩個省控斷面(江口和朱砂堆斷面)和兩個市控斷面(壩頭閘和鑒洋湖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比2015年提升50%以上。

  冬季,西江河清冽的河水,還吸引了全省200多名冬泳愛好者參加,社會反響非常好,群眾對水環境的滿意度明顯提升,達到90%以上。

標簽: 治水 水庫 臺州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