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總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郵政儲蓄郵政儲蓄臺州支行農業銀行臺州支行
新聞熱線:0576-88106106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浙報整版關注︱以活力之源泉 再創臺州民營經濟新輝煌
2017年07月17日 來源: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丁珊 見習記者 王天駿 汪馳超)在波瀾壯闊的浙江改革開放大潮中,臺州始終是奔騰在最前列的浪花之一。

  有這樣一組數據,臺州人可以自豪地報給你:臺州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95%以上;74個產品在細分領域國內外市場占有率第一;50多個“國字號”生產基地遍布全市。

  區位交通無明顯優勢的臺州,是如何戰勝重重困難成就“臺州現象”?在今后的發展中,又該如何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行走在東海之畔、括蒼之麓,我們不懈探尋其中的答案。

  從全國第一家到多產業領先聚變

  一石激起千層浪

  梅雨時節,我們冒雨造訪臨海市白水洋鎮。

  聽說要找王植江,街頭的羊毛衫店老板,抬手指向一條悠長的小巷。

  1980年8月5日,《浙江日報》第二版刊登了一條不起眼的消息,內容為臨海縣雙港區區委負責同志帶頭集股,帶動干部社員踴躍投資,解決了辦金屬薄膜廠資金不足的困難。

  時任臨海縣雙港區委副書記的王植江是領頭人之一。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成了股份合作制經濟的先行者。500元一股,或一人多股,或一人一股,20余人就此開創一段股份經濟的歷史。

  改革解放生產力。這家金屬薄膜廠解決了困擾已久的資金困難問題,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源源不斷的訂單。83歲的老人這樣告訴我們:“股份合作制這一做法,是從群眾中來的,當時很多臨海人早在私底下嘗試著做了。這是群眾智慧的結晶。”

  

  7月17日浙江日報整版關注。

  在距離白水洋鎮不到100公里的溫嶺市牧嶼鎮,一個更完備的股份合作制形態如旭日初升。1983年1月,當時的溫嶺縣工商局大膽突破工商登記上的禁區,率先為牧嶼公社牧南工藝美術廠核發“社員聯營集體”營業執照。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塘下五金廠、塘下塑料廠和另外一家電器廠也通過工商登記,股份合作制獲得官方認可。至1983年底,溫嶺縣先后審批通過了675家聯戶經營集體企業。到1984年,共審批通過了1068家。

  從集體企業到社員聯營集體企業,看似幾個字的增減,卻標志著農村經濟體制的破局,消除了產權不清帶來的不利因素,最能體現民營經濟“草根”特點的股份合作制,為臺州經濟帶來源源不斷的動能。臺州從省內落后地區崛起為沿海發達城市,成為浙江改革開放的一個典型。

  從民營銀行到金改試驗區蛻變

  魚為奔波始化龍

  盛夏傍晚的海濱之城,臺州椒江區,林立的金融高樓勾勒出寥廓的天際,從樓上俯瞰是市府大道來往的車流。這是臺州主城區一道靚麗風景。

  什么樣的土地,孕育什么樣的金融環境。臺州發達的民營經濟,為民間金融的繁榮提供了土壤和空氣;金融的源頭活水又反過來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坐落在這里的泰隆銀行、臺州銀行和民泰銀行3家城市商業銀行是最好的例子。

  為了創新服務小微企業,三家銀行亮出各具特色的奇招,“批不批貸款看人品”“信貸員上班穿雨鞋”“銀行掃街為送錢”……不僅僅是三家城商行,臺州逐步構建起由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中小合作金融機構、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等構成的多層次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發展格局。2015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設臺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

  

  臺州中央商務區一帶銀行林立。儲伏龍攝

  歷史交給了臺州一道新的考題,對臺州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臺州根據《浙江省臺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細化“臺州小微金改30條”,準備用三到五年的時間,為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互聯網深入千家萬戶的今天,小微金融服務方式也在悄然改變。臺州銀行推出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客戶服務移動工作站”,一臺PAD開啟現場開戶、業務簽約等一站式服務。泰隆銀行也在傳統“三品三表”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化、模型化、標準化改造微貸技術等。

  臺州小微金服改革試驗區的打造,信用是關鍵。今年6月初,臺州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二期正式上線運行,這是臺州深化小微金融服務改革與信用體系建設的重大成果。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難方面發揮作用的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也在逐步增資擴面。今年以來,臺州銀監分局致力于引導轄內銀行業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重點項目建設等提供精準服務。

  從小作坊到上市并購裂變

  千樹萬樹梨花開

  7月5日,浙江百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我省今年以來第50家在境內新上市公司。“按照當前發審速度測算,今年IPO數量有望超過歷史最好水平,臺州也將迎來‘上市大年’。”臺州市金融辦資本市場處負責人介紹。

  通過“抓上市來抓發展、抓投入、抓轉型”,綜合施策推動企業上市,借助股份制改造和掛牌上市來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裂變擴張,是臺州構筑營商環境的重要一招。

  

  6月23日,臺州市投融資與PPP模式研討班成果匯報會暨PPP項目推介會在市政府召開,臺九條正式發布。

  走向資本市場,不僅為企業帶來現代化的治理制度,為企業營造更加規范、健全的發展環境,也為走向世界舞臺奠定基礎。從臺州出發的民營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以收購沃爾沃為序曲,不斷奔跑在全球化布局的道路上,今年6月又控股蓮花跑車。去年,沃爾沃全球銷量超過53萬輛,實現經營利潤110億瑞典克朗,創歷史新高。

  除積極營造鼓勵民企上市的環境,臺州還動足腦筋,想方設法通過PPP等多種模式來撬動民營經濟。在外100多萬臺州商人,興辦了4萬多家企業,活躍的民間資本為參與建設重大項目提供現實土壤。今年6月中旬發布《臺州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的若干意見(試行)》,旨在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產品等的融投資提供幫助。

  臺州市委書記王昌榮接受采訪說:“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再創新輝煌,是習總書記和省委省政府賦予臺州的重大使命,也是臺州乘勢而上加快趕超發展的關鍵之舉。我們要把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作為‘三大歷史任務’之首,傳承臺州民營經濟‘以實體經濟為主體、以制造業為主業’的基因,堅持抓大活小,加快騰籠換鳥,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企業裂變擴張,倍增翻番,努力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輝煌。”

  浙江日報發表理論文章: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輝煌

  浙江工商大學教授,省政治學會副會長、省公共管理學會副會長:王自亮編輯王天駿

  習近平同志指出,民營經濟是浙江活力所在,是浙江的品牌,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佼佼者。2002年12月下旬,習近平同志到臺州考察調研,要求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服務力度,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鼓勵民營企業進行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的發展,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輝煌。

  浙江是近幾十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行者。無論是民營經濟的規模質量、運作機制,還是引領效應和推動作用,浙江都是最重要省份之一。發軔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作為民間資本集聚、創業沖動和冒險精神“集合體”的民營經濟,在浙江這片改革開放熱土上深深扎根,枝繁葉茂。從“半壁江山”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擴張期,再到大轉型、大提升和國際化的今天,浙江民營經濟經歷了類似于“鳳凰涅槃”的過程。

  2002年12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剛剛結束,浙江未來發展計劃墨跡未干,習近平同志就到寧波、臺州、溫州考察調研。此時正值浙江民營經濟發展進入極為重要的轉折期,無論是制度演進、融資方式還是市場形勢、技術進步,都面臨著一些重大變化。據此,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浙江省民營經濟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形勢越好,我們越要保持清醒頭腦。我們過去創造了體制機制的先發優勢,但現在全國都這樣做了,我們的優勢正在減弱,而過去存在的問題更加凸現出來。

  在考察調研過程中,習近平同志要求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服務力度,一要加強教育引導;二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服務;三要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四要加強管理監督,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信用建設。一路上,他多次鼓勵民營企業進行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在保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的同時,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推進產業升級和產業創新,努力建設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

  習近平同志抓住了浙江民營經濟的主要特征和問題要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其核心就是:通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將民營經濟的發展與打造先進制造業聯系在一起,并加以有機融合。對于進入21世紀的民營經濟,僅僅予以肯定和鼓勵遠為不夠,要探索民營經濟如何做大做強,融入國民經濟體系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格局,激發民營經濟的強大生命力,堅持健康的發展道路與增長方式,共同推動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全面實現。

  習近平同志在考察期間為民營經濟發展指明方向,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民營經濟的發展與體制機制優勢結合在一起,從內在的發展機制上推動民營經濟再上新臺階。這里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條件,就是民營經濟的發展,首先是從體制機制的突破和建設開始的。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臺州成為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極佳典型。

  改革開放以來,臺州率先探索民營經濟發展道路,建立了以民間資本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體制優勢,創造了以“民間主體、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制度規范”為基本內涵的發展民營經濟的機制優勢,走出了一條以民營經濟為生力軍,結合臺州地方特色的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新路,造就了所謂的“臺州現象”。到21世紀初期,臺州創造的GDP中民營經濟份額就占了90%以上。

  臺州是全國萌發和推行股份合作制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地區之一。所謂“股份合作制”,就是由經營管理能人牽頭,以資金、勞動力、土地、房屋、技術等要素入股,采用股份制的管理原則,股東兼管理者和勞動者,產權清晰、機制靈活、利益直接。但是到了21世紀初期,臺州股份合作制面臨著現實考驗和新的制約因素,在經營機制以及解決技術和人才問題方面并不具備太大優勢,一些內在矛盾也隨之出現,從而產生了向現代企業制度演進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同志考察調研臺州之后,臺州抓住了體制改革的先發優勢,以及產業轉移帶來的后發優勢,把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相結合,形成了民間與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在完成資本、技術和勞動的原始積累之后,臺州民營企業從股份合作制逐步演進到現代股份制企業,同時專業市場、民營金融和產業集群為臺州民營經濟提供了三個方面的強大支撐,加上企業家精神的廣泛傳播與生根、開花、結果,這就是臺州民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原因,也是其不斷發展壯大的秘密。

  在同一時期,浙江的民營經濟發展在整體上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同時帶來了諸多新的挑戰。這個挑戰包含了勞動力成本上升、宏觀調控、金融風險和市場變化等。包括企業家和各界人士在內,不少干部群眾對民營經濟發展既抱有很大的信心,也有不少顧慮和疑問。于是,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省里的決策層:“新的航標在哪里?”

  針對浙江民營經濟發展規律和面臨的一些重大而緊迫問題,習近平同志領導制定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的若干意見》等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這個“新飛躍”的動力與目標,就是按照“八八戰略”,積極推動民營經濟由原來的一些先發體制機制優勢,內生的創業發展激情出發,實現五個方向的根本轉變:向依靠制度、科技、管理、文化的全面創新轉變,向全面進入高技術高附加值先進制造業、基礎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轉變,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變,向更高層次的集群化、規模經營轉變,向更加注重信用、質量、生態和遵紀守法的經營方式轉變,提高民營經濟整體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確定新的航標,意味著新的開始。此后,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加快推進民營企業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全面提高民營經濟科技化、規模化、集約化和國際化水平,努力實現民營經濟增長方式全面轉型、競爭能力全面提升、發展環境全面改善,在更高層次上保持了我省民營經濟發展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總之,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為浙江民營經濟發展設計了路線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這個部署包括“八八戰略”在內的制度安排、要素整合和政策調整,領導制定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的若干意見》等。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到底,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掀起了又一個發展高潮。近年來,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出現新的發展趨勢。在企業規模上,不少企業已成為本行業的強勢龍頭企業,在國內已有較高知名度;在產權結構和要素組合上,已從單一投資向多形式、多層次混合持股方面發展;在發展領域上,從工業擴展到交通、旅游、金融、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在管理體制上,逐步走向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和管理方式的制度化、規范化;在科技進步上,向注重人才引進和產品深度開發方面發展。與此同時,隨著政府改革的推進,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行政審批制度、商事登記制度、地方金融體制以及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方面推出了許多重大改革舉措,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

  【記者手記】敢為人先的臺州人

  潘如龍編輯王天駿

  “臺州地闊海冥冥,云水長和島嶼青。”地處東海之濱的臺州,山海雄奇、人文薈萃。然而,改革開放前,臺州的經濟比較落后。改革開放后,臺州奮起直追,短短30余年,其財政收入與經濟總量已躋身全省前列。敢為人先的臺州人,勇敢地成就了令人稱羨的“臺州現象”,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民營經濟的魅力。

  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

  1980年8月5日,《浙江日報》刊登了《雙港區委正副書記帶頭投資辦廠》的消息,報道了當時的臨海縣雙港區委書記盧凱、副書記王植江,為了破解工廠資金困難,兩人共同出資500元,帶頭認購股份,投資雙港金屬薄膜廠的事情。干部帶頭投資,打消了群眾怕被說成“走偏方向”的顧慮。工廠很快籌集到資金,辦得紅紅火火。這大概是見諸公開報道的全國第一家事實上的股份合作制企業。

  第一家民營汽車制造企業

  吉利汽車家喻戶曉。然而想當年,老百姓想造汽車,簡直就是癡人說夢。1998年第一輛吉利汽車在臨海下線,但沒有“準生證”,要上市銷售何其難也!歷經艱辛“呱呱墜地”的車子還被人嘲諷,編了順口溜:吉利汽車臨海產,落雨時節帶雨傘,沒有喇叭用口喊……然而,李書福他們硬是憑著過人的膽識、頑強的意志,披荊斬棘,戰勝各種困難,為民營汽車工業打下一片天地,成為浙江乃至中國的驕傲。

  全國最早的小商品市場之一

  在素有“百路千橋萬家市”之稱的臺州市路橋區,早在1982年6月,就投資4萬元,建立了一個3000平方米、596個攤位的小商品市場,成為全國最早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之一,比義烏小商品市場還早3個月。不斷發展的路橋小商品批發市場,帶動了民營生產企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為改革開放的歷史畫卷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一遇陽光就燦爛,一遇雨露就發芽。”如今,臺州的民營經濟已占經濟總量的95%。敢闖敢冒的臺州人,生動地詮釋了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樹立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光輝典范。

標簽: 經濟 民營 輝煌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