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去哪里?九峰公園走起~
九峰公園古建筑。柯偉勝/攝
我無法想象,在九峰,還能擁有與本土建筑風格迥異的徽派建筑。七幢,十九畝土地,在綠樹、湖光、山色掩映下,活生生地矗立著。
仰望雙塔,夜幕下,熠熠的光似乎與游子進行著精神上的貫通。而方山下的這些從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購置并移建于此的建筑,一次次,一天天與本土的建筑進行著對話。
從2010年移建成后,我一次次徜徉其中,聽戲、看藝術展、梅樁展……觸摸時光,不曾厭倦。
石條的栓馬樁,一排排列著。我常常有穿越時空的臆想,仿佛聽到馬蹄聲聲,主人下馬,拂去一路風塵,回家的感覺是如此之美妙。
九峰公園一處。柯偉勝/攝
這七幢中,最大一幢為清代祠堂建筑。
據說,它原是坐落于江西省樂平涌山境內的石氏祠堂,迄今已有兩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是當地保存最完好的宗族性標志建筑之一。石氏祠堂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開始建造,清道光四年(1824),“欽點翰林”石景芬率族人開始對祠堂進行擴建,總長百余米,寬二十余米,占地面積約兩千多平方米。祠堂建筑全部為木結構,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說起石景芬(公元1801-1876年),他還是有點來頭。石景芬生于清嘉慶六年(1801),江西樂平涌山鎮厚田村人。據說,殿試時,道光皇帝發現石景芬的字寫得端莊秀麗,十分欣賞,親點他為翰林,從此人們都以“欽點翰林”來稱呼石景芬。
古代讀書人,常常就這樣步入仕途,石景芬也不例外?婆e考試的成功,成了他光宗耀祖的開始,他入仕后歷任翰林院編修、江南道、湖廣道監察御史、甘肅平原知府、皖南兵備道等官職。這些科舉成功的官員,骨子里有一種文化情結。他也與其他的官員一樣,晚年榮歸故里,從事文化事業,以此造福鄉梓。同治之初(1862),他應聘至翥山書院講學,后執教芝陽書院、濂溪書院。同治三年(1864),受聘主修《饒州府志》,同治六年(1867)主編《南安府志》和《大庾縣志》,成就了他的方志著述在中國方志史上的一席之地。
石景芬酷愛收集碑貼,積三十年時間,收集了一千多種碑貼和金文,匯集成一部很有價值的集書法剖析、金石研究、訓詁考證于一冊的巨著《金石集》,成為他學術上的一大成就。
徽州的祠堂與民居、牌坊并稱“徽州三絕”,祠堂都是當時徽州經濟、文化以及建筑藝術的具體體現,也是徽州歷史的濃縮。石氏祠堂,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古代社會,祠堂,常常是一個宗族施展威權的地方,崇宗祀祖、宗祠祭典都代表著漢族祖先的信仰,其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至今仍不可小視。
看著門廳的石刻“旭日東升”,遒勁有力,銀鉤鐵畫。我想起《詩經》中“緇緇鳴雁,旭日始旦”的記載,它昭示著宗族興旺、天下安瀾的文化意象。
這座清代祠堂建筑五進相連,石門樓、前門樓、前中堂、戲臺、大中堂、后中堂等建筑結構齊備,總長101.85米,寬20.58米,占地面積2096平方米,最高大堂10.5米,青瓦覆頂,脊飾吻獸,主體均為木結構,做工考究。特別其木雕工藝,極盡雕畫鐫刻之能事。專家介紹,在江西省民間雕刻中屬上乘水平,是當年木雕專班的得意之作和代表作。
石門樓雕刻著福祿兩字,字內包含著金錢元寶、仙鹿神鶴、刀槍劍戟、筆筒涼扇、仙果花草、吉祥飛鳥,每一個符號,意蘊深深,簡直就是一個傳統文化的聚寶盆。
走進石門樓,我們就能看到浮雕的獅子繡球,每只獅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只要我們稍加凝視,眼前就好像看見獅子繡球表演時的律動,還有人山人海的場景。前門樓里,一幅雄偉的畫卷徐徐展開,九條龍呼之欲出。
建筑的兩旁,是一條進深百米的長廊,中段有我最喜歡的戲臺。每一次來這里,都會一次又一次被建筑的精妙折服。戲臺頂設藻井,結構巧妙,似倒掛金鐘。臺面斑駁點點,印證歲月留痕。其特殊的雕刻結構,在戲臺上產生奇妙的震動和回音,起到了優美擴音的神奇效果,你不能不感嘆古時大匠對聲音回旋規律的把握是如此的精準。
我們可以遙想:佳節來臨,祠堂內一派“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之景,宗族、鄉鄰濟濟一堂,戲文里的故事、人物全都聚集于一方小小的戲臺中,小世界與大世界是如此的交融在一起。
大中堂兩側設防火墻,檐牙高啄,鉤心斗角,古人的消防理念其實并不亞于現代人。中有橫梁一以貫之,悠長、悠長。數百仙人手持神器,畫面人物排列有序,疏密協調,人物神態生動逼真,你會懷疑自己置身于仙界還是人間。
千百年來,建筑充盈著古人的智慧。今人所云的透視、韻律之類的美學原理在這幢祠堂畢現,“四水歸堂”隨處可見,你不能不感嘆其在人與自然、人與人相諧哲學之獨到。黑白輝映的馬頭墻,也超越了家人們望遠盼歸的物化意象,它的寫意,它的硬朗線條,更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建筑符號。
九峰公園一處?聜/攝
行走在九峰古建中,享受慢時光帶給我們的從容,領略徽州建筑帶給我們的美,也在品著關于光陰的故事,綿長、綿長……
原標題:九峰公園這座老建筑有什么故事?這個假期來逛逛吧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