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4月17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陳俏超 李春雄)在中建臺州沿海高速第五項目部浦壩港特大橋工地,提起南岸預制梁廠鋼筋工曹德倉的名字真是盡人皆知。一個普通的鋼筋工何以為大家的關注,一切皆來自他有一手鋼筋工的“絕活”,有人稱他為“能工巧匠”,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曹德倉是安徽六安市金安區橫塘鄉人,17歲外出打工至今已經26年了。他慶幸自己去年來到中建七局重點工程建設工地,由此獲得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并受到大家的關注和贊譽。
曹德倉實際上只有初中文化,但憑著他20多年一線工地的摸爬滾打和專心致志學習鋼筋加工技術的鉆勁,熟練地掌握了一手過硬的鋼筋技術。去年11月,他被大橋南岸預制梁施工隊招聘后安排在T梁后臺班擔任班組長,負責后臺鋼筋加工的生產協調與管理。雖然這個班組包括他在內僅有5人,但由于大橋南岸戰線長、橋梁跨度多達68跨,其生產的30米預制T梁總數達952榀,按照每榀T梁所用鋼筋平均為6.6噸計算,在有限的12個月工期里,他們班組所加工的鋼筋總量將達到6280多噸,由此可見他們班組施工任務的繁重。
面對重任壓肩,曹德倉雖然是第一次帶兵,他相信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并在實踐中盡快磨合,特別是自己要在做人做事上做出表率,就能更好地組織和帶動班組成員拼搏進取,擔當起自己作為班組長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為盡快進入角色,曹德倉帶領全組成員白天熟悉現場,布局和安裝設備,規劃半成品存放貨架,晚上與大家一起學習和熟悉T梁鋼筋圖紙,并制定了嚴格的班組管理制度,用曹德倉的話說這叫班組管理的“約法三章”,先把“丑話”說在頭里。
預制梁鋼筋加工,是一項超強度的重體力活兒。按照工程整體進度計劃要求,預制梁生產每天正常的進度必須達到3榀,而生產3榀梁所需的鋼筋加工都是由后臺班組進行加工斷料和彎曲制作完成的,再由鋼筋綁扎班組進行T梁鋼筋綁扎和模板混凝土班組進行入模和混凝土澆筑而成。每榀預制梁的平均鋼筋用量約為6.8噸。這樣,正常施工情況下,后臺班組5人每天完成鋼筋加工量達20.4噸,他們每人每天平均搬運和加工的鋼筋量超過4噸。要知道,這些用于加工的鋼筋除進場是由桁車卸貨的,而斷筋后至彎曲的半成品鋼筋加工,都是靠手工搬運操作和放置的,由此可見工人每天的勞動強度之大。
曹德倉不但工作能吃苦,而且還善于帶班。為保證任務的完成,勞動紀律是他管理過程中一刻也不松懈的。采訪中班組鋼筋斷料員田春告訴我們,他們班組的勞動紀律甚至規定了工人上廁所的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超過10分鐘按半小時處理,超過15分鐘按1小時處理,最后在結算工資時做出違紀扣除。在紀律面前,班組長和其他人員紀律上一視同仁。“當然,如果班組人員的身體狀況出現問題,那就另當別論”采訪中曹德倉補充說。正是班組鐵的紀律,帶出了班組令行禁止的好作風。
鋼筋加工還是一項細致活兒,沒有一定的技術是“玩不轉”的。曹德倉就是憑著自己“巧勁”攻克了鋼筋加工過程中的一道道難關,硬是把手中“鐵生生”、“硬棒棒”的鋼筋玩得“溜溜轉”,直到鋼筋構件的各種幾何尺寸絲毫不差。
開工初期,班組在剛開始進行T梁底部馬蹄筋加工時,他們按設計圖紙要求尺寸進行加工,結果組裝成的T梁鋼筋網在穿波紋管時遇到了“麻煩”——其預留孔位置或高或低,達不到波紋管穿行的拋物線性要求。曹德倉一連幾天吃不香,睡不好。他反復琢磨改進馬蹄筋造型,想使其既符合規范要求,又達到優化施工的目的。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將原圖紙上的“開口型”馬蹄筋改變為“交叉型”馬蹄筋,這樣既便于調整“交叉口”的水平高度,滿足了鋼筋網中順利穿過波紋管的要求,同時既增強了馬蹄筋的剛度,又便于端口筋的彎曲,還減少了兩個彎點。
這天,當他把自行設計的馬蹄筋制作成樣品,用于T梁綁扎后,結果獲得了現場監理工程師的嘖嘖稱贊。由此,曹德倉一次小革新,出色地解決了預制梁中穿過波紋管的難題,還引來了鄰近施工標段的多次參觀“取經”。
采訪中說起這項革新,曹德倉掩不住滿臉的喜悅:“當時現場監理工程師肯定了我的新方案后,我一連高興了好幾天,我真沒想到自己怎么會有這樣的聰明勁兒……還有,你別小看這個“交叉型”馬蹄筋上少了兩個彎點,由于T梁上的馬蹄筋較多,我們加工1榀T梁的彎筋速度可提高了不少呢。”自此后,工友們看到曹德倉對鉆研鋼筋加工技術和改進生產工藝的勁頭更足了。
認識曹德倉的人不但夸贊他工作吃苦能干的勁頭,更認同他做人做事以德為先的情懷。在班組里,他不但自己重活累活干在前,不怕吃苦,不怕吃虧,在學習技術上從不保守,對待同事總是有問必答,遇到難題一起克服;對自己在工作中琢磨出的小竅門從不掖著藏著,而是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曹德倉說,我就是要讓我的同事跟我干過一段時間后,無論在收入上、技術上都要有更多的獲得感。
曹德倉對同事盡管紀律要求嚴,但誰有個頭疼腦熱的,他會像親兄弟一樣安慰,幫助送醫送藥,端茶倒水。工作之余,他喜歡做些擦拭保養電氣設備、打掃寢室衛生和工地生活區衛生的事。曹德倉說:“項目上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但良好的環境的保持還要靠我們自己。我感到自己在工作之余為集體做些工作也是應該的。我們每次在做完公共衛生后,看到生活區的環境好了,同事們都開心了,自己的內心也感到一種輕松和滿足,甚至也感不到累,我感到這是做完好事后的一種精神愉悅和回饋。”
采訪“能工巧匠”曹德倉,他的言行讓人感受到他作為普通鋼筋工非同一般的職業操守和人生情懷的感染力量……
原標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